第二章 丧金为谁而鸣(第3 / 7页)
骑兵们纷纷催动马匹,再度摆成进攻的姿态。关羽回过头去,拼命挥舞着长矛,督促士卒尽快摆好队形。可他的控制明显变弱了,很多人还没摆好木盾,很多人还握着弓箭,不知所措地呆望着前方。踏破这一盘散沙,实在是轻而易举之事。
对面的部队稍微停滞了一下,很快一员手提长矛的长髯大将驱马出现在阵前。颜良打量了他一下,大声喊道:“汉室兴旺,匹夫有责。关将军何不随我去见袁公。”
“沮先生之前说,会有她的信物给我。”张辽原地不动,语速慢而有力。
关羽不以为然地摆了摆长矛,对这个建议不屑一顾。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大战前的叫阵劝降已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仪式,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在里面。颜良对关羽的反应也不意外,他从来没打算单靠唇舌就说服关羽——刚才杨修给了他一个绝妙的提示。
张辽却抢先问道:“吕姬她还安好吗?”颜良扯着硬而亮的胡须,拖着长腔道:“她在邺城暂时过得很好,今后如何,就得看张将军你的表现了。”
于是颜良运足气力,又发出一声大吼:“玄德公正在黎阳做客,将军不要自误!”这一声出来,对面的关羽脸色骤变,连带着他身后的士卒都一阵骚乱。
可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敌人那边传来几声号角,在战阵左路突出的骑兵突然放缓了速度,开始向右侧急转,而其他敌骑也随即拨转马头,陆续转向,阵形丝毫不乱地在徐晃的阵前画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右边反转切去。
看来这张辽和主公的女儿之间,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杨修咧开嘴,像狐狸一样似笑非笑,暗自挪动一下脚步。郭嘉把这件事告诉刘平,自然有他的图谋。可刘平随后就告诉了杨修,他若不跟过来在郭嘉嘴里夺点食,岂不是太亏了。
这让徐晃和他的麾下都愣住了,感觉就像是用尽全身力气打出一拳,却打空了。此时整个阵形已经被挤得很密实,无法散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离去。只有弓手们还在拼命放箭,希望能留下一些战果。
准确地说,不是袁绍,而是沮授。杨修之前听说,沮授因为董承之事而被训斥,冀州一派声势大减。想不到他们还暗中握着这么一张牌,看来沮授他们是打算用张辽做一枚暗棋,在政争中扳回一城,这才有了此次会面。
这一个漂亮的阵前急转不光是避开了步阵的锋芒,而且让徐晃的部队陷入混乱。这个拒马阵形聚得特别密实,重新散开排列成追击队形要花不少的时间,等于是短时间内瘫痪在了原地。
公然让一名武将弃剑,可算得上是个大侮辱。可张辽面色抽搐了几下,还是把腰间的剑解下来交给杨修,乖乖地走上前去。颜良看他这么顺从,露出满意的神色,把马刀扎在泥土地上,吐了口唾沫:“老沮出了点事,来不了,让我来替他跟你碰头。奶奶的,这鬼地方可不是太安全,咱们赶紧弄完走人。”
谁都知道关羽和玄德公的关系,也都知道关羽如今在曹营的微妙地位。此时颜良这一声喊出来,关羽立刻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若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打,等于宣告与昔日主公彻底决裂;若是不战而走,却是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颜良这句话真伪难辨,万一只是随口大言,玄德公根本不在河北,关羽便会立刻成了吕布一样的笑柄。
“颜将军,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张辽略拱了拱手,喊出了他的名字。颜良没有回礼,抬着下巴打量了一番,轻佻地晃了晃马刀:“你来啦?把剑扔开,走过来。”
关羽麾下的士兵都是临时调拨来的,谈不上什么忠诚,他们此时听到,无不心怀疑虑,阵形出现了混乱。颜良看到对方心意动摇,不失时机地下令骑兵们发起突击。
张辽吩咐骑手们站开百步,然后和杨修两人慢慢骑到门口,下马进庙。他们一进去,就看到在院内的条石废墟上,正坐着一个黑铁塔般的大汉,正拿着手中大刀慢条斯理地修剪着指甲。他身旁几名侍卫警惕地望着两人,墙头还有弓手埋伏。
吕布有一个女儿,原本是要许给袁术的儿子,又数次反悔。后来曹操围下邳,吕布把女儿绑在身上试图突围,却被硬生生挡了回去。下邳城破,吕布授首,而这位吕姬却不知所终。靖安曹不知通过什么手段,查到这女人居然落到了袁绍的手里,郭嘉猜测袁绍一定会以此来要挟张辽。
可是,颜良到底是什么打算呢?徐晃一边重新调整部署,一边在心里琢磨。颜良的右侧是一道连绵的丘陵,他不可能越过徐晃的阵势突围。骑兵们唯一的出路,是转向南侧或者回头向东,但那两个方向有关羽和张辽的追兵。徐晃眉头紧皱,怎么也想不通颜良会如何破这个局。
杨修在一旁默不作声,心想郭嘉之料,果然不错。
而颜良此时已经率队全体转向了南方,一阵马匹嘶鸣,为首的骑士很快攀过几丛乱石杂草,大声喊道:“前方三百步,有敌!旗号,关!”颜良点了点头,纵马冲到队伍的最前列,大吼道:“关羽阵前叙话!”
颜良暧昧地看了一眼张辽,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交给张辽。张辽一把接过去,如同一个饥民拿到食物,贪婪地展信迅速看了几遍,脸色数变,亦喜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