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逝者并未死去(第4 / 11页)
“少……呃,董妃?”赵彦惊诧叫道。董妃看到他,眉头一挑:“赵议郎,你好有闲情,居然跑来这里。”赵彦一阵苦笑,连忙解释了几句。原本赵家与董家在雒阳时,曾经为赵彦和董少君指腹为婚,后来朝政离乱,赵彦随家族迁去北海避祸,而董承坚守在京城,还把女儿嫁给皇帝,婚约自然作废。现在虽然两人各自婚配,但是赵彦每次看到董妃,总不免有些尴尬。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退朝之后,赵彦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守在宫城附近的左掖门。张宇是中黄门,长年居于宫中。以他的议郎身份,不便入内,只能等在外头。
刘协努力地在脑海里重建当时的场景,外面的骄兵悍将在皇城之内隳突纵横,两个少男少女,却在屋檐下搀着对方的手,发下守护汉室的誓言。他有些感动,也有些凄凉。起誓的一方,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个誓言的延续,便交到了他的手里。刘协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肩上沉重的责任。
过不多时,他看到左掖门被打开,然后一个穿着粗布麻衫的老头子走出来,他的身上只背着一个小包裹,动作缓慢。守门的小宦官毫不客气地推推搡搡,呵斥他快些。老人一个踉跄,手里紧紧抱住包裹,差点没摔倒在地。
伏寿笑道:“我咬了他一口,也是咬在手掌上。他和你一样,也没有躲开,而是任由我咬出血来。然后他把自己的血滴入合卺酒杯中,与我对饮而尽。歃天子之血,起九州之誓,这就是我们新婚的第一夜。”
赵彦一下子怒从心头起,这些宦官未免欺人太甚。张宇虽受惩处,那也是两朝老臣,却被这些人欺辱。这些新人都是曹操为皇帝安排的,丝毫不懂规矩,平日没少被张宇训斥。如今张宇落魄,他们小人得志,自然要踏上一只脚。
“据杨俊说,当时他诈称有军队在附近,大声呼叫。山贼们唯恐被包围,不敢久留,匆忙离去。”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定是雒阳系长老们推动的结果。可三位大臣的决议,却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长水校尉种辑疏虞职守,卫驾迟缓,削爵两级,闭门自省,不复领内兵;中黄门张宇未能消弭火患,绝门坐守,以致中外不通,救援拖沓,夺职,陛下念其多年辛劳,准其回乡自守。
“这种事,实在无可查证。”满宠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附近可还有别的什么车辙印或马蹄痕迹?”邓展道:“天气太冷,就算有别的马车路过,也留不下来。”他忽然想到什么,立刻道,“哦,对了,杨大人提到过一个细节。他说那些盗匪言谈之间,似乎提到要赶去汝南。”
今天的朝会天子并未出席,由尚书令荀彧代为主持。他先向百官通报了前夜寝殿大火的相关情况,然后宣布了一个决定,由太常徐璆、御史中丞董芬、光禄勋桓典三卿会审,整顿禁宫宿卫。
“汝南……”满宠仔细咀嚼着这个地名,汝南离许都并不算远,是南防刘表的关键,此时正是建功侯李通在镇守。凭借着直觉,满宠隐约想到了一丝不安,他不太喜欢这种不踏实的感觉,却又很享受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邓展尽管心志坚定,看到这人脸上的皱纹几度舒展起伏,犹如一条在蜕皮蠕动的毒蛇,忍不住后背有些发麻。
刘协在黑暗中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正要出言呵斥,忽然看到从门里走出一位女子,对着那小宦官扇了三记又狠又快的耳光。小宦官一屁股坐到地上,彻底蒙掉了。
“其实那时候他也只有十四岁,比我还小一岁呢,却努力摆出一副大人的样子。他稚气尚存,可那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却是同龄人里绝无仅有的。我们一对新婚夫妇,就这么和衣躺在榻上,说着国家大事,直到三更还未见疲意。最后两个人都困倦了,他说我很好,问我是否愿意做他的皇后,辅佐他重振朝纲。我回答说我母亲是汉室公主,我流的是刘氏的血液。他难得地笑了笑——他的笑容总是很难见到——然后又一脸严肃,说未来歧路坎坷,皇后这个头衔不能带来任何荣耀,反而会把我推至风口浪尖。他让我三思。你猜猜我是怎么答他的?”
“拖出去,打死。”女子冷冷道,她身后的侍卫一拥而上,不顾小宦官惊慌失措地告饶,直接拖走。女子快走两步,扶住老人,然后按住臃肿的肚子,眉头略皱。
“我说,既然嫁作人妇,自然从夫。想不到他冷冷地回答道:‘朕不需要贤良淑德的女人,朕要的是扭转乾坤的能臣。我那时候性子直,便争辩说女子如何无能,吕后、马后、邓后,哪个不是撑起了汉家江山?他有点意外,便拉着我的手坐到床边,问起了朝廷之事。我之前听父亲谈论许多,倒也能应对自如。
2.
“杨俊现在在哪里?”?“杨大人暂时在客馆休养,荀令君已经赶去慰问了。”满宠吩咐手下端来一盏热茶给邓展,邓展一饮而尽。满宠拍拍他的肩膀:“邓将军,还得麻烦你再出城一次,我要看看他儿子杨平的尸首。”
希望她在梦中能够见到兄长吧,刘协默默祝福道,然后也阖上双眼,把万千的思绪都抛入夜色之中。
3.
他转过头去,发现枕畔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均匀的呼吸声。身旁的女性已沉沉睡去,这是她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安稳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