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逝者并未死去(第5 / 11页)
张宇意识到自己的神情有些凶,便解释道:“这包裹里装的,乃是寝殿大火中烧死的一个小黄门。他是我的远房亲戚。他母亲托我照顾他,我既不能保全他的性命,起码也该把他的骨殖送归故里,体面入土才是。”
刘协一阵苦笑,心想居然被一个妇人批评自己妇人之仁。他忽然想到,就在数天之前,司马懿也这么骂过他。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如此迂腐,还是这时代已是人心不古……
说到最后一句,张宇双目隐有泪光,整个人萎靡下去。赵彦知道宦官无后,所以对同族子弟都多加照顾,便安慰了几句。
张宇却回答道:“少府大人不必如此。能给小老一条活路回乡,已是历代宦官中难得的善终。”赵彦见他毫不动心,面色平静,便试探道:“陛下以仁德行布天下,我想定会采纳少府之议,您何必黯然离京呢?”
他还在愣神的工夫,伏寿已经为他宽衣解带,然后剔暗了烛火,带着一丝娇羞道:“陛下,可以就寝了。”刘协的脸“腾”地红了起来,从昨天开始的一连串紧张考验,让他几乎忘掉了自己还要面临夫妻应尽之礼。
听到“陛下”二字,张宇不由得把包裹抱得更紧了些,唇边露出一丝苦涩:“陛下春秋正盛,不该被我这老朽拖累。”赵彦心中一动,看来张宇跟陛下之间,果然是发生了什么。他欲再旁敲侧击一番,张宇却闭上嘴不再言语。
刘协的耳根子一阵酥麻,神情有些恍惚。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温柔似水的伏寿,和刚才那个冷酷刚强的伏寿,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的本性。
赵彦没奈何,只得从怀里取出三枚马蹄金饼:“如今兵荒马乱,前途多险,少府特备了一点盘川,请张老公公笑纳。”张宇也不推辞,接过金饼揣入怀中。董妃瞪了赵彦一眼,仿佛嫌他故意显富。她虽未施粉黛,气鼓鼓的面孔却别有一番韵味。赵彦被她一眼瞪得心中一漾,眼神从她们脸庞扫到她隆起的腹部,登时收束,不敢继续多想。
董妃却没这种尴尬,她一贯心直口快,见了自己曾经的未婚夫,也不避让。她朝着远处传来阵阵惨呼的拐角处轻蔑一瞥,从容道:“宫闱不治,让外臣看到这等笑话,真是有失体面。”
说完以后,她自己先笑了起来:“当时董卓专权,我又是以贵人身份入掖庭,所以有聘无礼。只是我母亲阳安公主怜惜我,为我备了杯合卺酒,让我与皇帝同饮。你猜他进了洞房之后,第一件事是做什么?他走到我面前,把合卺酒泼在地上,指着窗外说:‘关西骄兵正在长安城里横行,董仲颖正在汉宫内啖肉饮酒,四方诸侯都在作壁上观。如今汉室就如同这地上的酒水,你为何往这个火坑里跳?’”
这句话看似自谦,其实是在嘲讽伏寿。赵彦听得出来,哪里敢接这个话头,赶紧转移话题道:“陛下如今在司空府静养,您跑来皇城做什么?”他知道董妃如今在董承府里静养,很少回到皇城。
抚摸着他的玉手猝然一停,然后缩了回去。好久之后,久到刘协以为她已经睡着了,伏寿的声音忽然从枕畔传来:“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们的大婚之夜。”
“我来送送张老公公。”董妃的声音很大,杏眼圆瞪,“送走了我就去问问陛下,为何要赶走张老公公。人家都说飞鸟尽,良弓藏,如今满地都是豺狼狐狸,他反倒先开始藏弓箭了,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你太累了,我想,也许发泄出来会好一点。”刘协老老实实回答道。伏寿咯咯地笑了起来,然后摇头叹道:“陛下啊,你实在是太温柔了……”她轻柔地为刘协取下冠缨,忽然俯身凑到他耳边,气吹如兰,“谢谢你。”
董妃道:“张老公公,我给你叫了一辆轻车,有点旧,是我父亲府上的。”
她的眼神直直盯着刘协,让他无从逃避。刘协有些尴尬地摸了摸头,只得含混地应道:“我,我知道了。”听了这句话,伏寿这才敛起肃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她把手按在刘协手掌的伤口上,轻轻抚摸着,低声道:“刚才臣妾咬你时,你为何不抽出手呢?”
她玉指轻摇,一辆在一旁恭候多时的马车轰隆隆地驶过来。赵彦搀住张宇,欲替他解下包裹放到车上,孰料张宇目光突变,断然拨开他的手,喝道:“别动!”赵彦愣在那里。
伏寿继续道:“张宇之事,还可容得半分柔慈。日后与曹操折冲樽俎之时,倘若陛下你依然还抱持着这些无聊想法,不如明日下诏禅让算了。陛下你意下如何?”
过了不知多久,一只热乎乎的玉手从被子里伸过来,轻轻地摩挲着刘协手上的伤口,力度不轻不重,既像是抚慰,又像在调情。刘协闭起双眼,感受着女性的温柔,复又睁开,望着漆黑的房梁,忽然开口道:“能给朕说说,兄长是个怎样的人吗?”
门后似乎有几个脑袋伸出来,然后飞快地缩了回去。赵彦觉得自己真是命犯君子,先有叱辱朝仪的孔北海,又来了一个指斥乘舆的董妃。
“呼”的一声,屋子里的最后一根蜡烛被吹灭。刘协手足无措地躺倒在榻上,随即一具温热的身体也钻进了锦被里。黑暗中,两个人谁也没有作声,刘协全身紧绷,生怕自己呼吸稍重,就打破了微妙的默契。
他只得转身朝向张宇,郑重其事地深施一揖:“张老公公,少府大人托我向您问候。”张宇淡然回礼道:“少府费心了。”赵彦道:“张老公公不如去敝处暂歇。寝殿大火一事,少府大人以为三卿所判,实有冤屈。他已经前往司空府觐见陛下,为您陈说辩白。”
周公之礼刘协早已有过经验,但是此时榻侧之人却不寻常。“这可是我的嫂子啊!”刘协的内心在呐喊。听说在北地匈奴那里,有哥妻弟及的传统,可这是在中原开化之地,而且他的哥哥一天之前刚刚离世,至今尸骨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