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两京十五日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第5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无论如何,海落船算是勉强停住了。

再想到此河本非天成,而是人工凿成,饶是太子心事重重,胸中也不由得荡起一股自豪之感:“我大明,竟能完成这等洪业。”

这时候水里的情形并不乐观。苏荆溪骤受冲击,已昏厥过去,整个人朝着水下沉去。吴定缘和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同时朝下潜去。他们两个此时表现出了惊人的默契,在浑浊的水里一起搜索目标,很快便一前一后,抱住了苏荆溪的脖颈与左腿。

吴定缘和朱瞻基同时分辨出声音,印象里苏荆溪还从来没这么失态地叫过。两人顾不得对视,同时松开长橹,朝着左舷扑去。

“现在的人,一味沉耽于典籍,捧着断烂朝报整天寻章摘句,两耳不闻窗外之事。一个工部的博学鸿儒,不谙营造法式之勾股;一方上县父母官,不知道农稼青熟之时令;一位漕河大员,不知浪潮波涛之起伏,岂不荒唐?”说到这里,张泉伸出一个指头,“所谓实体达用之学,就是实在、实用之学,是那些可以经国济民、格物游艺的学问,这才是洞悉世理的手段。”

他们抵达左舷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那个石礅击中的位置,恰好是苏荆溪所住的船舱。她一直自责欺君,闭门不出,却没想到祸从天降。不幸中的万幸是,石礅没有正面砸中她,而是穿舱而过;而万幸中的不幸是,船身的剧烈摇摆,居然把她从炮弹砸出的窟窿里晃了出去。

“实体达用?”

他们两个奔过去的时候,恰好看到苏荆溪落水的一瞬间。身后的于谦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哎”,两个人已毫不犹豫地跃下船去,跳进水里。

这一声轰鸣,造成了两种效果,一是炮膛承受不住过量火药的压力,轰然炸裂;二是那个长条石礅乘着这股膨胀之力激射而出,以极快的速度跨越了整个水域。尽管炸膛令石礅完全偏离了射击线,但巨大的船身弥补了精度的不足。

张泉一说起漕河来,真的是滔滔不绝,一连串的数字、术语倾泻而出。朱瞻基若不是自己走过一趟,真有些应接不暇。这个舅舅,是真心沉醉在漕河里,他甚至怀疑,舅舅天南地北交游那么广泛,只是为了有机会出去观摩这条漕河。

只是短短的一错眼,石礅便像撕破一层窗户纸一样凿穿了海落船的左舷,以无比蛮横的气势冲碎一层层船腹隔板,把里面搅了个乱七八糟。这条海落船原本用于大洋航行,船底是尖底形制,本不适用于内河。大炮开火之时,它恰好正要落下滚坝斜坡,被这么一冲撞,尖底不稳,船身登时剧烈摇摆起来。

张泉见太子仍有不解,便朝远处一指:“就拿这条漕河来说,绵延三千五百九十里,皆靠人力而成。殿下你一路走来,应该也能看到吧?瓜洲左右行舟、淮安五坝过闸、南旺鱼嘴分水,设计得多么精妙,计算得多精准,是多棒的巧思啊。这其中巧夺天工之处,可不是文人几篇无关痛痒的风景诗词能描摹出来的。我先后走了十几次,每一次都流连忘返,这一条长河里面藏着的营造、术数、格物、天文、地理、驭水之术,都是达用的实学啊,太美了。那些空坐书斋的读书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

船上的所有人都没预料到这次袭击,纷纷东倒西歪,不少人直接跌倒在甲板上。就连船头的张泉,都不得不狼狈地扶住舷杆,才算勉强站稳。

张泉笑了一声,眼神里透出感慨:“京城里的人,只知道我是个擅长琴棋书画、清谈弓马的外戚,可他们不知道,我真正的兴趣却是在实体达用之学上。”

在船头刚刚恢复平衡的张泉看到这一幕,急忙喝令停船。旁边水手说现在还没彻底下坡,贸然停船会有风险。张泉却一脚踢过去,大吼一声:“下锚!”水手们没奈何,只得搬起沉重的锚头,往水里抛去。

“舅舅你一个京城的富贵闲人,怎么对漕河如此熟悉?”朱瞻基忍不住问。

本来这条海落船正在下移,先被炮弹横空击中,然后又被锚头猛拽骤停,好像一匹疯马被一下子勒住缰绳,整个力道全都反噬到了船身之上,各个部位都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声音,甚至有些小地方发出了破裂声。

“北方地势平阔。这里还不算最平,等一过阁上闸,接下来的路途才是真正的一马平川,再无地势钳制,可以风行水劈直至天津卫了。”张泉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后。

朱瞻基意外地看着张泉,先前他还真不知道,自家舅舅还有这么一个古怪的爱好。“不过我得承认,我自己倒不是觉得实学有用才去学,只是单纯觉得它美。”

吴定缘、朱瞻基和于谦几人一直握着长橹,在摇摆中保持住了平衡。可就在他们暗自庆幸之时,一声女子的尖叫却从左舷传来。

张泉不屑道:“孔子还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呢。那些经学大师的毛病就在这儿,强作解人,以为只要精通礼法文章,天下万物便会自动归位。实学的好处,就在于一个实,去理解万物的运转之妙。”他顿了顿,忽又自嘲道,“不过现在朝廷用士,只在四书五经里寻,我是个外戚,不便参加科举,倒不必受经艺限制,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实事。”

“苏大夫?”

张泉双眼熠熠生辉,朱瞻基还没见舅舅露出过这样的表情。不过他有些不服气:“我记得有一次樊迟去请教孔子如何种地和种菜,孔子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圣人训斥樊迟是小人,说只要上面的人懂礼、知义、守信,下面的百姓自然就会诚心来投,不必去学稼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