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两京十五日 > 两京十五日:下册 第十六章

两京十五日:下册 第十六章(第5 / 1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小抹子莫置气,老太太我可不是没事闲唠的。你就不想想,为啥你爹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保一个凶徒?"

"于司直,殿下招呼我们去他房间。"

"不想!没兴趣!"

他正琢磨着具体的接头方式,忽然门板响动,苏荆溪走了进来。

吴定缘没想到老太太这么直白,冷哼一声:"不用客气,应该做的。"

他与苏荆溪进了舱内,太子方才轻轻停手,屋子里还残留着琴弦微微颤动的声音。

"麻雀嘴子,小心下拔舌地狱!"唐赛儿嗔怒地瞪了他一眼,像老太太在训斥亲孙儿,"得啦,今天不跟你说佛法,咱们唠唠实在话----我有桩好奇事,太子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一路死保着他?"

于谦一迈进船舱,心里没来由地一沉。他不像白龙挂的老龙头那么懂琴,说不出太子此时弹的是什么。但这旋律一点也不恬淡古雅,反而带着峥嵘肃杀之声,弹琴者的心境一定不太平----太子这是怎么了?

佛母不知他和朱瞻基、于谦之间的曲折,以为他一开始就是个保驾忠臣。吴定缘也懒得解释,撇嘴道:"多新鲜哪,我身为应天府捕吏,官兵不帮着太子,难道还帮着强盗不成?"

吴定缘与她四目相对的一刻,不由得呆住了。

"于司直。"

这位搅动两京五省的"佛母"唐赛儿,相貌实在是太普通了。倭瓜脸、吊眼梢,脸颊皴皱如鸡皮,鼻子下面还有一颗大大的黑痣,就是个随处可见的农村老太太。

"臣已算定去临清的水程,届时与张侯可在......"

这样一张脸,就算扔到济南府衙前头,都不会有人认得出来。可连梁兴甫这种"佛敌"人物,在她面前也收敛声气,乖巧得像只猫。

据纲首说,这是上一次夹带的客人之物。那人川资不够,便把这具响泉琴留下来做了质押,至今未见赎回。太子上船后把这琴借了去,行船途中偶尔会抚上几下。于谦对此乐见其成,这等古雅的爱好,总比斗虫强多了。

老太太笑了:"哦?我可听说梁兴甫永乐十八年大闹南京城,是你爹暗中遮护,这难道不是官兵帮强盗?"

两人很快来到朱瞻基所住的舱房门口。这是临靠右侧船舷的一个小房间,凭窗便可俯瞰运河水景。舱门虚掩,有铮铮的琴声从门缝传出来。

梁兴甫既然是白莲教的护法,这事自然瞒不住佛母。吴定缘只好硬着头皮道:"谁没几天害眼病的时候!"

"什么事?"于谦觉得有点突兀。苏荆溪摇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此时已近黄昏,舱内只有一截被辟火套罩着的短烛,光线昏暗不定。于谦注意到朱瞻基的脸色略显古怪,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老太太用短帚拍了拍香案前的蒲团,乐呵呵道:"路上累了吧?来,来,坐下说。"山东口音很重,透着股亲切的家常劲儿。她一边说一边挥手,昨叶何会意,一扯梁兴甫衣角,将他拽离小殿,只留下吴定缘一个人。

"多亏苏大夫妙手,我看再有几日,箭镞便能自己脱落。"太子一边说着,一边活动了一下肩膀,动作比之前灵活多了。

吴定缘双腿早乏了,索性一屁股坐在蒲团上,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唐赛儿在对面盘腿坐下,先打量他一番,突然一叹:"三寸沟坎绊倒驴。南京的大事我千算万算,没想到竟坏在了你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抹子身上。"

"殿下箭伤可有好转?"于谦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