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两京十五日 >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第3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等我?”

于谦见状,赶紧说我去外头看看船行状况,苏荆溪却对他道:“于司直请留步,此事你在场比较好。”于谦吓了一跳:“后宫之事,外臣何敢与闻。”

“是的。他搞出那个显见北辰大醮,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锁住有资格代发诏书的重臣,不让他们把你中途召回。等到五月十八日你一到南京,和宝船一起化为飞灰,斋醮便可以停了。届时你们父子双亡,汉王便可以用国无长君作为理由,名正言顺地要求兄位弟继了。”

“都怪吴定缘那个蠢材。”他恼火地想。当初在校场上他主动袒露了心意,如果吴定缘也喜欢苏大夫,他便会彻底放弃,不作别想;如果吴定缘说没兴趣,他便要设法把苏大夫娶入宫中,纵然不是皇后,也必是贵妃。

“所以叔叔在等我死……”

谁知吴定缘那个蠢材回答得十分暧昧,是与不是,没个准话。这让朱瞻基再面对苏荆溪时,简直不知该以什么方式相处。

“天子若在,汉王没机会上位;天子若驾崩,汉王还是没机会,因为你是大明太子,继承顺位无可争议。对汉王来说,唯一即位的可能,是殿下先陛下一步离世,而陛下又无法指定继承人,法理上他才能争上一争。”

“对了,舅舅你是怎么提前离开的?”

于谦和她两人搀着太子,去了后舱。至于吴定缘,早早靠着舱壁睡着了。这让本想跟他谈谈的张泉只好放弃,吩咐人把他抬出去,然后在案几上摊开一张漕路图,继续钻研路线。

“不然,不然。”张泉摇头,“那些人之所以同意参与大醮,也是考虑到能守在陛下身边,不让汉王有矫诏的机会。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汉王居然会同时在南京对太子下手。这事若不是我提前离开京城,也是想不透的。”

不提吴定缘那边睡得多香,这边于谦和苏荆溪把太子扶入最宽敞的一间船舱,里面桌案、床榻无不齐备,连熏香都提前备下了。于谦从怀里掏出那香炉,随手搁在桌子上,苏荆溪则替太子除去外衫鞋袜,靠在床头,再去细细给伤口敷药。

朱瞻基不免愤愤道:“连舅舅你都看得这般清楚,那些公孤重臣难道就任由汉王施为?”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苏荆溪已结束了今日的包扎,略叮嘱了几句,站起身来。那股香味,一下子便消散掉了。朱瞻基心中叹息,看来又错失了一个好时机。

朱瞻基眼皮一跳,五月十八日,那正是他抵达南京之日,也是宝船爆炸之时。张泉阴沉地竖起一根手指:

可当他回过神来时,却发现苏荆溪没像往常一样径直离开,而是站在床头绞着双手,难得露出些许惶恐。朱瞻基心中陡然又生出一股莫名的希冀,难道说……他连忙抬手道:“苏大夫,你是有话要对本王说?”

“五月十二日开始斋醮,六日之后,殿下你算算是什么时候?”

“是……”苏荆溪的声音有些畏怯,全不似之前的直爽大方。

说来也怪,从前太子对这种近距离接触甘之如饴,坦然受之。可自从他在济南校场上袒露了心声之后——尽管只是对吴定缘,而不是苏荆溪——现在再看到苏大夫,却无比紧张。

要知道,按照统绪,洪熙皇帝与朱瞻基若故去,该由越王或襄宪王之一登基,张太后垂帘听政。但永乐皇帝上位,就是以藩王攻天子,以叔父伐亲侄。如今汉王若做同样要求,只怕靖难复现。

两人此时面孔相距很近,太子能感觉到她热乎乎的呼吸,听到她声音的每一处起伏,看到宽额之上凝出一滴晶莹的汗水,闻到那一双素手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幽香,甚至当苏荆溪转头之时,还会有几丝发缕轻轻划过,令他的皮肤表面有丝丝痒痒的快感。朱瞻基读过佛经,这一刻他觉得佛祖概括得实在太精确了:色、声、香、味、触、法,每一种诱惑都那么动摄人心。

这个可能性一说出来,朱瞻基和于谦同时点了一下头。他们虽不清楚京城变故,但对两京之谋的最核心缘由,已有类似的推测。只是其中有些事,实在无法宣诸口笔。

太子觉得自己的心脏咚咚跳得厉害,又怕苏大夫觉察到异状,只能拼命抑制。苏荆溪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殿下,你的肌肉绷得太紧了,这样我没法处置。”朱瞻基不敢直视她的双眸,只好把脸转到一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