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4 / 9页)
“官兵怎么会突然来大明湖?是你们走漏了消息?”吴定缘大声问道。
说到最后一句,他的口气明显虚起来,似乎并不确定。话既然都说到这地步,苏荆溪也只好把目光转向大明湖南岸,此时正是卯正牌响,旭日半挂天外,纯澈有余而耀目不足,反衬得湖面之上、芰荷之间映泛起一层清亮纯澈的水汽,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大乱之兆。
吴定缘正要分辨方向,却见唐赛儿脸色骤然扭成铁灰颜色,整个人向前踉跄了半步,捂着胸口仆倒在地。
吴定缘终于忍不住了。从昨天开始,唐赛儿就一直在卖关子。现在走到尽头,总该有个交代了吧?
突然,吴定缘心中生出一阵强烈的不安,连忙就地一趴。下一瞬间,嗖、嗖、嗖,三支箭影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没入水面。如果吴定缘再晚反应那么半息,便会被射成刺猬。
“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突如其来的危机,反倒驱散了吴定缘的惶惑与混乱。他奋力抬起头,朝着大明湖畔望去,只见无数百姓正东奔西逃,柳枝散落了一地。有身披软甲的大队官兵冲到湖畔,要么举刀斫砍,要么遥遥放箭。看那服色,似乎是山东卫所的人马,更确切地说,是济南卫旗兵。
这个转折,实在出乎吴定缘的意料。他紧皱眉头:“那个贵人,到底是谁?”
吴定缘暗自叹息,他这个小妹天真烂漫,完全觉察不到重重杀机,还以为只是游玩。这时吴玉露转动脖颈,冲他脆声招手道:“大哥你快下来,这水好舒服呀。”
根据于谦的分析,这个纵贯两京的大阴谋背后,只可能是朱瞻基的两个弟弟,不是越王就是襄宪王。可惜情报不足,始终无法得出结论。虽然这对如今的吴定缘来说,已无意义,可他还是忍不住想知道。
吴玉露眼神一亮,飞速脱下鞋袜,坐到窄堤边缘,把赤裸裸的双脚探进水去。她先是轻轻一声惊呼,很快双腿打起水花,显得惬意至极。昨叶何也不避忌吴定缘的目光,露出两条皓白小腿,坐到吴玉露旁边一起泡起脚来。她还不忘掏出两个油旋,和吴玉露一人一个,边泡边吃起来。
“如今说与你知也不妨,那贵人便是……”
梁兴甫体形过于庞大,便和木轮车留在了湖畔,其他人跟着唐赛儿一直走到窄堤尽头,那里立着一块太湖石,石上镌着“沧浪濯足”四字。
吴定缘眼力极好,他很快发现这些官军不是在随意屠戮,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抓出隐藏在人群中的白莲信众。他看到不止一个信众试图从柳林外逃,可惜不是被飞箭穿心,就是被乱刀砍杀。一时间哭爷喊娘,喧哗四起,现场就像一个炸了坑的蚂蚁窝。
他们一行人走过天心水面亭,却没有停留,而是撞开拥挤的人群,踏上一条开满粉荷的窄堤。窄堤向湖心延伸出去约莫百步,然后向岸边折回,形成一个钩状的小小长岛。这地方看似距离湖畔不远,偏又四面临水,与世隔绝,倒是个谈话的绝好去处。
昨叶何躲在太湖石的背后,急切地冲这边探出头:“佛母如何?”吴定缘看了一眼,佛母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脊背在微微起伏。长箭没射中她,但似乎触发了某种心疾之症。可惜苏荆溪不在,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
与此同时,吴定缘却陷入了巨大的困惑。
吴定缘眉头一抽,他们花这么大力气,居然只是让自己来大明湖泡脚?这是哪门子玩笑?他有心拒绝,不料吴玉露在旁边忽然笑道:“哥哥你不会是嫌水凉吧?”昨叶何抚着她肩膀,亲热道:“对了,这里除了你哥哥也没旁的男人,玉露不妨先下去试试,据说这水有养颜清心的功效,咱们去给你哥做个表率。”
唐赛儿刚说到一半,全身却猛然一僵。吴定缘惊骇地发现,老太太脚边的地面上,赫然多了一支长箭。这支利箭长约二尺,黑镞四棱,分别刻着四须血槽,而黄褐色的箭羽是用桂竹笋壳做成——这是狼舌头箭,只有大明军中精锐才用得起这种货色。
吴定缘不知道曾文定是谁,也没听过“沧浪之水浊兮”的典故,更不知道“濯足”是什么意思。他不耐烦地喝道:“说人话!”昨叶何知道他肚子里的斤两,便笑道:“这是本地特有的风俗,吴公子不妨体验一下在湖里泡脚。”
这是从哪儿射过来的?
唐赛儿冲昨叶何道:“那些词儿我老太太记不住,还是你来说吧。”昨叶何抿嘴一笑,款款走到他面前,用柳枝一指水面:“这大明湖的水源,皆是济南这七十二口泉汇聚而成,冬暖夏凉。当年曾文定治齐州之时,曾经在此濯足,亲笔题了‘沧浪濯足’四字。从那以后,济南百姓都愿意来这里洗洗脚,据说有明心延寿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