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风起陇西 > 第二章 开始与远行

第二章 开始与远行(第4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荀诩注意到了这个称呼的变化。对外他是敦睦馆的主簿,而实际上却是司闻曹江东分司的功曹。张观这样称呼他,意味着接下来就是涉及到情报领域的对话了。张观在担任抚吴敦睦使的同时,也是江东分司的从事,算是荀诩的上司。

荀诩没说话,他对诸葛丞相这样的态度心存惊疑。这究竟是开诚布公的真诚,还是某种暗示?

荀诩简单地汇报了一下成都和汉中的情况。张观把右手搭到铜鼎上,忽然饶有兴趣地问道。

蜀吴两国使臣素来有相互嘲讽的传统,张温访蜀的时候与秦宓辩论过,张奉使吴的时候与诸葛瑾拿对方的国号开玩笑,邓芝甚至当面嘲弄过孙权,这也算得上是两国关系融洽的一个证明。从薛莹与张观刚才的对谈就可以判断出,蜀汉与吴关系仍旧处于黄金时代。荀诩想到这里,心中一宽,冲薛莹拱了拱手。

“…………”荀诩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以来所承受的压力与委屈一瞬间从内心底层翻腾出来,然后立刻被融化在一种激动中。

这时郤正已经将行李弄妥,张观见状对薛莹说:“我晚上设下宴席为荀主簿接风,薛大人请务必出席呀。”薛莹摇了摇头,抬头看看天色回答说:“最近朝廷里比较忙,我恐怕是无法出席。我看就等荀主簿身体恢复一点,我再来尽尽地主之谊吧。”

诸葛亮听到这句话,欣慰地点了点头:“孝和,事实上我一直在注意着你的调查工作。这一次的失败是非战之罪,你的实际能力我很清楚……或者说,我非常赞赏。这也是我把你找来的原因:我希望你能明白,评议对你的结论只是行政结论,并不代表我对你的真实评价。”

薛莹说完,走到荀诩前做了个抱歉的手势,然后告辞离去。张观、荀诩与郤正看着他离开以后,三个人走进了敦睦馆的大门。

这时候外面的夜雾少许散去,万籁俱寂,丞相府周围一片幽静,只有打梆巡更的声音偶尔传来。荀诩已经有十几个时辰没有睡觉了,但他丝毫不觉得困。

“呵呵,我刚到这里的时候,也是一样。”张观宽慰他说,然后指了指旁边一个穿着黄袍子的长髯男子道:“这一位,是吴国朝廷专门负责与我们敦睦馆联络的秘府中书郎薛莹薛大人。”

诸葛亮轻轻叹了一口气,手中的鹅毛扇仍旧不急不徐地摇动着。他不喜欢这种公开申斥私下安慰的方式,但却不得不有所妥协。荀诩是这样,杨仪和魏延也是——为了能让蜀汉有限的人才发挥最大效能,诸葛亮必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蛛网上保持平衡才行。

“薛大人,幸会。”

这是今天第三次诸葛亮使用“希望”这个词,对此荀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是拼命咬住嘴唇不让自己落泪。真没出息,他自己在心里想。

“诸葛丞相,我……我确实没能阻止图纸的泄露,这是我的失职,没什么可辩解的。我会对这一次的失败负起责任。”

馆里一进门是一间宽阔的厅堂,两边各立着一只铜制仙鹤香炉,鹤嘴中袅袅地飘着青烟;厅堂摆放着一尊青铜牛方鼎,鼎上方悬挂着用篆书写的“敦睦和洽”四个字,落款的赫然就是东吴重臣兼书法名家张昭。

荀诩看到诸葛亮两鬓的斑白与清庾的脸颊,知道他并没有夸大任何事实。但荀诩没有想到这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居然会向自己这么一个小官员道歉,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楞了好半天,他才结结巴巴地表示:

仆役们见三名官员已经进来了,于是走过去将大门“轰”地关上。张观示意郤正等人离开,然后笑眯眯地对荀诩说:“荀功曹,蜀中一切安好?”

“我对此感觉到很抱歉,因为我知道你是无辜的,但我必须批准他们这样做。”这位蜀汉丞相的声音转为低郁,脸上露出歉疚的神情。“你知道,一国的丞相不那么好当,他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必须得让大部分人满意。”

“希望今天的评议不会动摇你对汉室的信心,汉室的复兴仍旧需要你。”

“荀大人不必多礼,您初来鄙州,风土尚不习惯,应当多休息。我回头去叫宫里的太医给您诊治一下。”薛莹说话声音很细,口音带有沛郡的口音,态度和蔼。张观在一旁不禁笑道:“薛大人,我的主簿才来了不到一天,你就急着把他送去医馆啊,这就是东吴待客之道么。”

诸葛亮诚恳地说道,同时平静地注视着荀诩。每一句都是对荀诩心理防线的一次巨大冲击,他甚至有点想哭。

“蜀中多疫气,不清扫一下怎么行。”薛莹毫不客气地回击,两个人随即哈哈大笑。

“有人认为你有青铜般的意志,我完全同意。有头脑,有洞察力,能吃苦,富有激情,宁可死也不放弃。靖安司正需要象你这样的人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