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风起陇西 > 第三章 远行与暗流

第三章 远行与暗流(第4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回到敦睦馆,他径直去了张观的署室。张观正在和郤正商谈一项关于要求东吴开放荆州南部四郡作为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声明草案,他见荀诩回来了,将毛笔搁下,问一切是否顺利。

“接收情报很顺利,不过情报本身就很糟糕了。”荀诩一边说着,一边随手将门关上。张观和郤正见他说的严重,连忙中断手头的工作,正襟危坐。郤正还想让外面仆役给荀诩端杯茶过来,刚拿起唤铃就被荀诩用眼神制止住——他今天已经喝了两碗汤圆了。

“这一次的情报是什么?”张观习惯性地把两只手抄在袖子里,沉稳地问道。

荀诩将从“那个人”得来的情报复述了一遍,听完以后张观和郤正对视了一眼,表情都阴沉了下来,看来他们大概都意识到了其中的暗示。隔了半天,张观才缓缓开口:“荀功曹,以你的判断,这意味着什么?”

“我想……孙权大概是打算称帝了吧。”

薛莹也露出微笑,不过看上去多少有些僵硬:“荀大人好雅兴呐,今日在武昌城中游玩的如何?”

“还好还好,只是沿着河边转了转,看了几处景色。”

“呵呵,听说荀大人你本来想过河去逛逛,后来又变卦了?”薛莹眯起眼睛,显然他已经得到了部下的报告。

“您知道的,我这个人经常是临到最后还会突然改主意;若是有什么给您带来不方便的,还请多原谅。”荀诩一本正经地说,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薛莹谨慎地伸出一个指头在荀诩面前晃了晃,别有深意地说道:“荀大人,这武昌城有趣之处的确很多,不过若是自己随便乱走,可是会迷路的哟,到时候会出什么事就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了。”荀诩拍拍身上的尘土,用一种略带嘲讽的口气反问:“不知道薛大人是以朋友的身份还是以秘府中书郎的身份来给我这么个忠告的?”

屋子里的另外两个人听到他的话,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为了确认,张观把询问的目光转向郤正。后者引经据典地解释说历代皇帝登基的时候,都会宣称在各地发现了黄龙、凤凰等祥瑞之物,这是为了论证帝位合法性的舆论准备;而黑色公牛显然是用来祭天而用的“玄牡”,是登基仪式上必备的祭牲。

“就是说,它们同时出现在武昌,不可能意味着其他任何事情?”张观皱起眉头。

“从古礼制来讲,正是如此。”郤正严肃地点了点头,不过他又提出一个疑问,“这一次会不会又是虚惊?孙权想称帝又不是一年两年了,几乎每年都有臣子上表劝进——包括今年年初——但每一次孙权都不置可否。”

荀诩摇了摇头,用指头敲了敲案面:“可这一次孙权并没有将这些事情立刻公开,也没有知会我们,显然是做贼心虚;何况从这几个月运入武昌的物资来看,称帝甚至都已经到筹备登基大典的实质进程了——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我看江东是铁了心要造成一个既成事实给我们。”

“两者都是。”

面对这个寓意无穷的答案,荀诩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那么,祝您在武昌城内玩的愉快。”薛莹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祝福”的表情。

两个人的交谈到此为止,薛莹拱手告辞,谁也没有把话挑明。既然是盟友关系,那么表面上的友好姿态还是要作一下的。荀诩知道只要没什么把柄落在薛莹手里,后者不敢对有外交官身份的他怎么样——任何对蜀汉敦睦使及其幕僚的不敬就是对蜀汉政府的不敬。

荀诩忽然想到,敦睦馆在武昌的情报活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何以这一次会让薛莹这种级别的官员亲自来交涉呢?联想到“那个人”的话,他心中的猜想又笃定了几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