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 > 45“接班人”的变迁

45“接班人”的变迁(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何查理说:“一年前我们评估总监的时候,易志坚确实还不够格进入这个人才库,可是在过去的这一年里,特别是近半年来,他的进步很大。除了保持了业绩的一贯优秀,在本位主义和霸道上也有了很好的改善,比如二季度销售队伍拆分的时候,他主动提出把手下最优秀的两位大区经理曹远征和万方都调给新总监—这要是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丰闻言,感到自己几乎在复制拉拉的经历,他虽然是销售老手,但毕竟跨了行业,很多事情也得边学边干,SH销售体制的粗放带给他的压力就更不用提了。

麦大卫问他陈丰的表现如何。何查理说:“正如我们期待的,陈丰确实带来了一些时尚的管理工具和销售理念,但是从过去的三个月来看,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在四位销售总监中,三季度他的业绩排名倒数第二,令人失望。”他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摇了摇头,强调自己的失望。

拉拉给他打气:“反正,就那么回事儿,天下乌鸦一般黑,哪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牙一咬心一横不就过去了呗。有时候,事情看起来似乎是一团糟,可是别人也会遇到他们的麻烦,咱们再坚持坚持,没准就赢了。”

陈丰好奇地追问:“那后来为什么又没有走?”

过了一周,何查理、麦大卫、黄国栋还有何查理的老板威廉聚在香港开会,对何查理手下的总监级别的人员进行下半年的人才评估。

拉拉淡淡地告诉陈丰:“反正,当时的日子非常难熬,来了不到半年我就想走了。”

何查理临行前,把陈丰的试用期鉴定评语交到拉拉那里归档,拉拉正跟人开会不在自己的办公室,何查理就把东西用牛皮纸袋封起来留在她办公桌上了。等拉拉回到办公室一看,顿时恍然大悟,难怪那天吃饭的时候陈丰要心事重重。

陈丰猜测说:“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关键是因为你是SH的员工?市场上喜欢SH的员工?”

拉拉晃了晃脑袋说:“不完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很快就意识到一件事情,在SH,几乎每两到三个月就有一次大公司的工作机会向我招手,而且猎头的游说异常热心—这完全不同于我在DB的情况,那时候我得到处去找工作机会,猎头还对我爱搭不理,因为人家不看好我,觉得在我身上挣不到钱。”

拉拉说:“加入SH之前,我明知道这家公司不如DB还是义无反顾地奔着这儿来了,因为SH给了我特别想要的工作,我知道做个HR经理能让我的市场价值比起做行政经理的时候提升很多,但是没想到差异会那么快就体现出来。听猎头说,外面都知道SH的人特别能吃苦能拼,SH的业绩这几年增长很快,零八年那么多公司都在过冬,SH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家还是想到业绩好的公司去挖人。”

陈丰理解地点点头:“那么你后来一直没有再跳是因为外部的机会都不太合适?”

陈丰沉默了一下说:“很多一流大学的优秀应届生进‘四大’,其实不是为了在‘四大’干到退休,而是为了在四大拼几年,学到一身本事,然后仗着‘四大’的好名声找个好下家,既不那么辛苦又可以拿高薪。”

拉拉还不知道何查理刚刚和陈丰就试用期评估做了面谈,这次面谈带给陈丰的感受,和当年拉拉被黄国栋当面斥退后的惊惶失落可谓旗鼓相当,只不过拉拉是当着李卫东的面被老黄斥退的,而何查理和陈丰谈话时并无第三者在场,但是那份试用期鉴定是要交到HR归档的,所以实际上,谈话结果将以更正式的途径向更大的范围扩散。

拉拉一想,老板们当天下午就要在香港开会评估总监了,她赶紧把陈丰的试用期鉴定扫描发给了黄国栋,好让他参加评估的时候心里有数。拉拉担心黄国栋没有及时收邮件,又特意打电话给黄国栋,口头说了一下这个事情。黄国栋说麦大卫和何查理都要午饭后才会赶到香港办公室,评估会前多半是来不及和他们沟通陈丰的试用期鉴定了。

关于杜拉拉和李卫东之间的竞争,陈丰来SH不久就听说了,联想到易志坚也是处处针对自己,陈丰哑然失笑。拉拉本来还想说,当时黄国栋和麦大卫对我也不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倒不是信不过陈丰,只是觉得大家都是成年人,关系好归关系好,总还是有所忌讳的。

当天下午的评估会上,对香港和台湾的几位总监的评估没有太大的分歧,讨论到SH中国的几位总监的时候,分歧就出来了。何查理坚决要把易志坚作为他的接班人选放入高潜力人才库,麦大卫马上表示异议,他说对易志坚的霸道和本位主义的反映一直不断,此外,不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上半年,易志坚都是人员流失率最高的总监。麦大卫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们上两次开会评估总监的时候,查理你不是也认为这位总监没有潜力作为你的备份吗?

拉拉说:“这还不是全部的苦恼来源,更大的压力来自避不开的竞争,让我一刻也不敢稍做停歇。没办法,世上有些好东西,你想要,其他人也想要,大家就得拼一拼,这就是竞争的起源。有时候其实你没想和人家争,你只是想维持现状,但也会身不由己地陷入竞争,这点是我来SH后才深有体会的。”

拉拉说:“是呀,以前在DB的时候,我和‘普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人打过交道,印象很好,所以这回我倒是认认真真地去面试了,只不过面试下来我感到自己不能适应那种疯狂的反应速度,工作强度姑且不论。我觉着,适合他们的应该是那种体力和脑力都特别棒的年轻人,有本钱拼命。可我已经没有那么好的本钱了,坦率说,我也不想要那样的生活,我向往的是能从容深入地把事情做好。‘四大’的确专业,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所以这次面试就是一次双方都没有看上对方的相亲。”

拉拉想了想说:“我进SH,跟应届生进四大差不多,所以我想我不能两年都没有待满就跑吧。在这种发展势头好的公司,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以前在DB我的苦恼是想学的东西学不到,价值大一点儿的工作人家压根儿不让我碰;这儿是正相反,不管你会不会做,一股脑地堆过来让你做。在SH累是累点儿,可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升职机会也更多—你不得不承认,我们要是继续待在DB,哪怕运气再好,有的机会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SH却可能提供给我们—所以,在SH干下去的想法就占了上风。”

陈丰插嘴说:“‘四大’不挺好吗?里边尽是精英和准精英。”

陈丰觉得拉拉的话有一定道理,他不做声了。

拉拉回忆说:“进SH后,我第一次接到猎头的电话,是在刚刚过试用期的时候。那是一个来自快销品行业的机会,我不太喜欢—因为我还是希望能在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行业工作,收入高一些,同事的素质也会普遍较高—所以就没有考虑那个机会。过了两个月,又有了一个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