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杜拉拉2:华年似水 > 41会议的经典

41会议的经典(第4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拉拉和陈丰交换了一个眼色,面带笑容望着姚杨说:“姚杨,今天大家推你做代表吗?”

陈丰对这个会比较满意,夸拉拉:“主持得好,堪称会议的经典之作。开场白;澄清各人的观点;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在有人各执一词的时候,你推动达成一致;一直到最后的总结。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拉拉和陈丰在李坤边上坐定,刚和众人打了个招呼,姚杨就指着桌面上一封信,抢着说:“这是我们全体的要求,请领导过目。”

拉拉把“善意”两字咬得格外重,谁都不傻,都知道她在开场白的一堆场面话中,只有“善意”两字是重点,暗含告诫。

陈丰承诺说:“我们不会因为今天开过会了,就万事大吉,今后我本人和HR都会继续关注、跟进你们组的情况。这样吧,我们现在就确定一下跟进的时间,这个月底你们的小组会,要分配资源和指标吧,提前两天通知我,我来旁听。李坤,你回头想一想有什么需要我提供支持的地方,另行找我沟通。”

拉拉再抬起脸时,众人看到她刚才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她不紧不慢地说:“先说一下会议目的吧。今天请大家来开这个会,是因为陈丰收到各位的信,希望反映对李坤管理上的意见。DB向来鼓励直接沟通,一定会认真听取大家的说法。工作中观点不同很正常—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各位大可放心,决不秋后算账,只要你是如实、善意地表达观点。”

拉拉便诚恳地说了几句说和的话收尾:“经理也是人,会犯错,每个新经理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李坤需要大家的协助。李坤的任劳任怨有目共睹,一个人能做到他那样全情奉献,可想而知背后付出了很多,我个人对此表示敬意。听陈丰说,你们组的指标完成得挺好,这不容易,值得每个人骄傲,其中有经理的奉献,也离不开你们每个人的努力。趁着大家都在,恭喜一下,辛苦啦。你们销售部业绩做得好,我们supporting function(指支持核心业务的各职能部门)今年的年终奖才能好嘛。”

陈丰很快地扫了几眼,未置可否地把信递给拉拉。拉拉低头一看,信的内容和上午在陈丰办公室看到的大同小异。

纸条很快就交回给拉拉,卢秋白自告奋勇说:“我来协助拉拉唱票。”

李坤连说“是的,是的”。卢秋白也说“拉拉说得对,我们都明白”。

拉拉准备着有人会跳出来说为什么要限制“三条”,但没有人质疑这一点,有两个人不安地调整了一下坐姿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沉默。于是拉拉接着说:“我们需要一个人来做会议记录。”她环视了一圈,见没有人自告奋勇,就点派说:“要不,苏浅唱,就你来吧。”

拉拉知道姚杨心里多半不太舒服,便特意笑着专门问了一句:“姚杨,说说你的看法吧。”

说到这里,拉拉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给与会者一点消化信息的时间,大家都专注地听她讲话,没有人插嘴。她便继续道:“我有一个流程提议:为了避免跑题,现在我发给各位每人一张白纸,请你写下三条你认为李坤在管理上问题最大的或者让你觉得最不舒服的地方。不要多,就三条。不必署名,匿名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放心地说真话,而且不受他人影响,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五分钟后,我把各位的纸条收集起来,陈经理不经手—大家都知道,我不认得各位的笔迹,而陈经理有可能会认出某些人的笔迹—然后大家一起在这些问题中圈定交叉程度最高的三条,进行集中讨论。一旦确定了今天讨论哪三条,我马上当场销毁所有纸条。大家看,这样是否OK?”

拉拉转头征询陈丰散会前是否给大家说几句,陈丰调侃道:“不用啦,我想说的你都已经替我说了,比我说得还好,大家更愿意听你讲。总之,希望你们组保持士气,让业绩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陈丰的几句调侃逗得年轻的销售代表们都露出了真实的笑意,李坤抓紧时机带着众人再次“谢谢领导费心”。

陈丰接过姚杨递给他的那封打印在A4纸上的信,下端有每个销售的亲笔签名,黑色蓝色笔迹各异的水笔签字,赋予了这封信一种类似授权书之类的法律文件的意味。

大部分人认为问题得到了解决,加上陈丰和拉拉最后又说了几句鼓励和放松的话,会议便还算喜气地结束了。

姚杨有点后悔自己的动作快了一点,正待解释,一个年轻的销售抢上去说:“信是大家一起写的,每个人都参与了,这是我们全体的意思,不需要指派代表。”

陈丰和拉拉回到陈丰的办公室,两人关上门,拉拉马上问:“感觉怎么样?”

姚杨愣了一下,坐直身子字斟句酌地说:“非常感谢领导花时间关心我们小组。我想,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都有他自己的判断力,今天我们组能这么齐心地坐在这个房间里,说明了李坤管理上的问题肯定是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否则谁有那个煽动力能把八个人的心拴在一条绳子上?”她说到这里有点说不下去了,自己也不知道想继续说点什么。

拉拉把这几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说:“今天的会议时间预计一个小时左右,待会儿先花十分钟确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中间四十分钟讨论解决方案,最后十分钟做总结。如果确实时间不够,咱们再适当延长十五分钟。”

拉拉等了一下,见姚杨没有别的说辞,便说:“姚杨你说得有道理,否则我们今天也不会专门开这么一个会来解决问题了对吧,大家都很忙,但是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绝对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解决。那么,会议的结果你能接受吗?”

这时候,有两个年轻销售望向姚杨,似乎征询是否发言的样子。姚杨假装没看到两人的眼神,坐在那里不动。

姚杨点点头:“最后一条是软性方案,还是要看今后的实施情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