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捍卫个人和职能尊严的经典(第2 / 3页)
拉拉刚开始做招聘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和大区经理一起面试销售代表。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到底需要综合考察应聘者哪些方面的能力,她心里没底。就算知道了要考察的内容,面试中应该通过问什么样的问题来判断出这些能力是否达标,她也摸不着门道。
猜到几分内情的陈丰,往往很体贴地尽量淡化定工资这个环节,并且,关于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在他的小区经理们面前只字不提。
私人感受和工作需求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也算是职场中的一种福气了。
杜拉拉有时候想起这一切,总是唏嘘不已,十分感念陈丰对自己的好。
抛开工作需求不提,从纯私人感受的角度看,当时拉拉已经在上海历练了一年,让组织经理朱启东来评判的话,拉拉至少还得再练两年。可是如果肯把要求适当放松,比如以广州式的现实主义和平民风格为比对基准,那么拉拉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事已算出落得颇为大气,足以支持她博得陈丰的私人好感。
这么凑合干了一阵子,拉拉就发现,有些用人要求在JD上根本看不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非常重要。有一回,拉拉和陈丰都看中了一个应聘者,陈丰手下用人的小区经理施南生却一个劲儿推三阻四,明显不愿意要。
薪酬经理王宏对薪酬信息控制得很严,他和大区经理们都打了招呼,拉拉只负责面试,若她和大区经理都认为应聘者合用,大区经理们应和王宏而不是杜拉拉讨论该出人家啥价钱,说定后再由大区经理出面去和应聘者沟通薪资。这个规矩的实质是:定工资这个环节没杜拉拉什么事儿。
没奈何,拉拉只得把公司过往放在“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上的招聘启事拿来研究,上面列着岗位基本职责,以及最初级的任职能力要求。这么着她算是初步实现了自我扫盲,硬着头皮上阵了。
一个人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话语权,他想建立个人威望的难度可就大了不少。你说了不算,谁理你?这个道理拉拉明白。招聘过程中,定工资,对应聘者和用人主管都很重要,在这个关键环节上被排除在外,还不得不让大区销售经理知道自己被排除在外的狼狈,拉拉心里有点不是个味儿。
假如拉拉脸皮足够厚,她或许说得出口她不了解考核指标没法做招聘。不过,拉拉倒是记得列宁说过,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所以,什么问题可以问,什么问题不可以问,拉拉还是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的—自己削尖了脑袋要做招聘,哪里敢说对基本岗位的能力要求都不了解呀。
当然,拉拉也正如陈丰所料,并不轻易就此罢手。当时,拉拉完全看不到薪酬福利的市场调研数据,她对王宏的分享已经不抱任何指望了,思来想去,拉拉最后竟把算盘打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她要向人家的HR偷师。
拉拉决定去找李斯特尝试一下扳回的可能性。王宏料到“倔驴”不会那么容易放弃,早半道上给她下好了套,他先和李斯特打招呼说:“老板,薪资这个东西很敏感,给高了不合适,给低了销售部有意见。拉拉刚开始做招聘,对薪资的了解掌握还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所以我建议,开始还是由我们C&B(薪酬福利部)来定工资吧,这样比较安全。”
李文华眨了眨眼睛说:“哎呀,要经理以上级别的岗位才有详细的JD,像销售代表这样普通的级别,目前咱们公司还没有现成的JD。”
王宏说得有理有据,又上升到“安全”的高度,等拉拉找来,她发现李斯特完全没有反对王宏的意思。
一个不确定考核标准的人,却要来负责考核。拉拉对此本来就没有底气,又担心销售部的人发现她的无知,闹得她就像以前做学生的时候,答不出考题,偏偏老师又站在背后看她做题,急得不行。掂量了半天,拉拉只得去找李文华,要销售代表这个岗位的JD(岗位说明书)。
不过,为了安抚拉拉,李斯特做了一个小小的调停动作。他规定:出offer(录用通知书,上面列有工资等信息)的时候,王宏应将offer先传真给杜拉拉,再由杜拉拉转给大区经理。于是这一轮,杜拉拉基本上算是输了,只是在形式上保持了一个战败者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