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杜拉拉2:华年似水 > 04捍卫个人和职能尊严的经典

04捍卫个人和职能尊严的经典(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按说,教导拉拉是她当时的老板李斯特的责任,可李斯特不是操心具体事宜的人。杜拉拉你有问题尽管问,他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要让老李系统全面地教,那你别想。

日子在心照不宣中流逝,拉拉负责区域HR一年后,李斯特终于重新定了规矩,拉拉算是名正言顺地负责给新人定工资了。而杜拉拉和陈丰的友谊虽说尚未经受过考验,也总算得上是与日俱增。

拉拉接触HR是从招聘开始的,那时候对她来说,苦恼的不是招聘本身有多难学,而是不知道去哪儿学,没人管她。

后来,拉拉经过正规理念的培训,方领悟到,原来这种“友谊”,它的学名叫作“信任”,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信任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心情。倘若两人互相“信得过”,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能很纯粹地讨论谁的观点更正确,因为你首先假设对方至少不会害你。相反,要是你总担心对方给你下绊子,就不得不在压力已经够大的情况下,还不时分心接他的招,谁愿意过那样的日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世上大部分事情都像魔术,在你不了解它的时候,它神秘莫测不可思议,你怎么做似乎都不对,这让你吃尽苦头、无所适从。但是一旦有人指点你窥破门道,一切便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直到拉拉升为经理,开始负责外围区域的招聘,因为工作需要,两人的过从才密集起来。这一来,杜拉拉的好处,陈丰就体会到了:脑子好使,人又勤快,干起活来绝对是一把好手。陈丰起了欣赏之意。

打那以后,每次面试,不管应聘者合用不合用,她都要仔细问人家的现有薪酬福利情况,尤其是遇到大公司出身的应聘者。面试后,她再把这些数据仔细分析归类,从中揣摩人家的HR是怎么给这些人定工资的。

那时候,陈丰已经开帕萨特了,随便一条领带就得上千元;杜拉拉则为了每月四千元的房贷每天灰头土脸地挤公车,扣了个税和房贷,再把每年三个月的年终奖金都加进去,当时拉拉手上能支配的现金平均每月也就三千来元,还得多少存点以备不时之需。每到年底,取出住房公积金账户上的一万二千元时,拉拉总喜滋滋地觉得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让她舒缓两个月。而陈丰,几年也想不起去查查自己的公积金账户,他的公积金存折随随便便地扔在抽屉的一角快被主人遗忘了。拉拉没有思考过陈丰对自己的看法,陈丰也没有闲工夫留意杜拉拉其人。

陈丰是个细心的人,拉拉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被他发现了。陈丰一方面很能理解她的难处,另一方面又被她的挖空心思削尖脑袋逗得直想笑:杜拉拉还真是善于广开财路,利用资源都利用到竞争对手头上去了!

陈丰和拉拉差不多是同期加入DB的。那时候杜拉拉是一个小小的销售助理,轮不到她和商业客户部南大区经理陈丰搭话。即使到了杜拉拉被升为广州办行政主管的那两年,两人也不过限于见面点点头,有事儿说事儿,没事儿八辈子扯不到一处去。

其实,这种思路算不上杜拉拉的发明创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有首广为传唱的《游击队之歌》,就指出了在得不到内部资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寻找资源:“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什么叫经典?抗战胜利都快七十年了,可那时候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可以沿用到今天,并且估计再过七百年仍旧管用,这就叫经典。

于是事情变得很古怪,在拉拉初学招聘的那半年,教她最多的既不是HR总监李斯特,也不是招聘经理李文华,而是商业客户部南区的大区经理陈丰。

渐渐地,从销售助理到销售代表再到销售小区经理,凡是拉拉在招聘工作中会涉及的级别,DB主要竞争对手的薪酬福利数据被她收集得八九不离十,什么样资历的销售代表在市场上能值多少钱,她已熟稔于胸。每次面试完毕,拉拉就会和陈丰讨论该给应聘者多少工资,两人基本都能达成一致。

李斯特倒是指派了另两个HR经理李文华和王宏带一带拉拉。可是什么叫“带一带”?这个定义很含糊,至少不能等同于“系统培训”。况且,这两人内心都很清楚:教导新经理是总监李斯特的事儿,他们俩的职责里却没有这条,顶多也就是帮帮忙,方便的时候顺带指点指点。李斯特自己当然更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只是客气地跟这两人打打招呼,并不较真他们是否真有对新经理的培训计划。既然没有“责任”,就全凭“热心”了,人家能教多少是多少,一点儿不教拉拉也没办法,谁也不欠她什么。

拉拉觉得自己很有把握了,她开始时不时地在李斯特面前谈谈自己对薪资的见解,一次两次,渐渐地,老李感到可以放心拉拉在这方面的见识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