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12:百年问一剑 第二章 观音宗举宗入凉,徐凤年探访流州(第2 / 11页)
顺着书童的手指,宋洞明看到大漠之上升起一缕粗壮狼烟,应该是青苍城方位,在向凉州这边报示平安。先前他们走入流州都不曾见到这番光景,难怪自己的书童这般惊奇。宋洞明喃喃自语道:“古书上说这边塞狼烟不同于中原,以烧狼粪而得名,烟火笔直而极黑,风吹不斜,可这么看去,这股狼烟除了粗壮些,浓淡与中原的烟并无差异啊。”
徐凤年咬了咬嘴唇。徐骁绝对没有留给他这个儿子一个烂摊子北凉,而是一个兵甲强盛的北凉!
徐凤年听着这种耳朵起茧子的泛泛而谈,没了交谈欲望,就打算返回傅家马队——总得护着他们安稳到达青苍城,到时候自然会有精锐骑队暗中护送到凤翔那边新发现的矿山。若是对北凉劳苦功高的傅家得知北凉王亲自护驾,也不知会作何想,会不会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物有所值?当然徐凤年也不会让他们得知真相。这也许正是讲求细处见功底的徐渭熊所不喜的地方,身为人主,却不肯于细处收买人心。
徐凤年和余地龙回到傅家马队后,自然没捞到什么好脸色。徐凤年跟冯千祥致歉了几句,后者借坡下驴,倒也没有得理不饶人,他这种老江湖很清楚,出门在外,多个熟脸的朋友就是多条路,今日别人求己,说不定明天就要求人。
宋洞明何等聪慧,虽然一开始尽是心存试探,但也知道胡乱说些门外汉言语,掏不出行家话,遂敛容说道:“北凉军中山头林立,新王上位,唯有杀鸡儆猴,否则战事未起,难以用军功服众。”
马队继续前行,穿过马鬃山后,沿着一条干涸多年的蜿蜒河道一直走。余地龙手中握有一捧泛着绿意的针茅草和锦鸡儿,时不时放入嘴中咀嚼出那可怜兮兮的汁水。拜师之后,这个师父也没有怎么传授绝世武功给他,就只有七种吐纳法子,吐气有六,吸气仅一。师父倒是半开玩笑说过,按照这个笨法子勤于修习,一旦臻于化境,等于睡眠中也在习武,说不定某天就能够呵气成雷。余地龙照做了,反正除了千篇一律地呼气吸气,这个孩子也没什么可做的。徐凤年骑在马背上,偶尔会关注一下余地龙的吐纳,更多时候是在神游万里。
徐凤年笑着反问道:“一言不合?”
那书童早就看这姓徐的家伙不顺眼,自家老爷何等眼界才识,哪怕是江南道上古稀之年的华族名士,听老爷讲经解文,都是洗耳恭听的模样,这徐奇不愧是北凉境内的蛮子,只是瞧着像读书人而已,气度学识都一塌糊涂,自家老爷可不就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书童正要出言教训那不识趣的家伙,被宋洞明不露声色地瞥了一眼,吓得最讲规矩的他立即噤声。
书童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徐凤年很不客气地打断宋洞明的言语,问道:“宋先生如何看待陈亮锡的死守青苍?以为那北凉王是当罚还是不当罚?”
宋洞明眼神坚毅地望向前方。元先生,你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因此逼着我做出取舍,可宋洞明如何不知晓这个粗浅道理,只是我不愿以你眼中的小舍换取卿相之位啊。我宋洞明一直是个不堪大用的痴人,就像我不知道好人是不是真的有好报,但我愿意相信;就像世人不信北凉徐凤年能守住西北,可我愿意相信。
宋洞明微微一笑,约莫是说到了擅长之事,整个人顿时显得气韵超俗,娓娓道来:“短期而言,千金买骨,自然是好事,尤其利于安抚赴凉士子,既然连那接连两件大事都受挫的陈亮锡都没有被北凉王责罚,那咱们这些读书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出身比那陈亮锡只好不差,如何就做不得高官了?”
鱼龙帮除了一开始潜伏的那拨拂水房谍子,之后又有跟随自己从徽山大雪坪进入北凉的大客卿洪骠悄悄进入其中,近期更有江湖名声不显的沉剑窟主糜奉节凭借指玄手段,当仁不让坐上了供奉位置,那死士女子樊小柴也躲在暗处保护刘妮蓉,后者已经被称为北凉江湖中最有权势钱财的女人。当然,真正掏腰包去大肆购置田地府宅的家伙,是他徐凤年。徐凤年甚至从听潮阁中搬出十几箱子的武功秘籍拨给鱼龙帮,虽说都是二三流的东西,但足以让江湖人士挤破头颅也要跻身鱼龙帮。现在的鱼龙帮,真的是面子里子都有了,再没谁敢说这个天下第十的帮派全是乌合之众。徐凤年不奢望这些惜命惜名的油滑江湖人来给北凉卖命,但是大战开启,北凉需要一个稳固的后院,人数已经达到两千人的鱼龙帮,最不济可以保证陵州这座粮仓稳如磐石。
宋洞明悚然一惊,喝了口绿蚁酒,这才说道:“两代藩王交替接班,北凉边军又不同于其他藩王军队,诸多桀骜难驯的功勋老将手握兵权,本该求稳防乱,为何还这般暴戾?以小见大,加上先前传闻,曾经一言不合便秘密杀死了怀化大将军钟洪武,就不怕引发哗变吗?徐公子,听你先前讲述狼烟缘由,显然是熟谙兵事的,可否为宋洞明解惑一二?”
如果说鱼龙帮还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傅家于北凉而言,已经雪中送炭了整整二十年!傅震生所在的这个家族,由他父辈七人牵头,领着族人和亲信,默默踏遍了北凉三州土地,前几年的足迹甚至到了西域,以一家之力,为北凉找到了八成的矿山。只是傅家老小都奇怪,明明这些矿山“开山”大多不难,为何北凉官府仅是记录在档,派遣甲士严密封山,就是不去开采。傅震生的父亲就曾经亲自找寻到一座巨大的铁矿,岁冶铁可达到六十万斤,而离阳王朝在永徽末年的铁岁收总计也不过六百五十万斤。傅震生的父亲还帮北凉在甘泉郡找到了岁入总额一千六百斤的水银产地,将近占整个离阳的三成。除此之外,还有北凉产铜的三大“场坑”——澄水场、宝兴场、剑南坑,它们的现世,无一例外是傅家人的功劳。为何徐骁会亲自去傅家老爷子的灵堂拜祭?这就是理由。日后凉莽开战,比拼的并不仅仅是边军甲士的数目,以北莽的国力和北凉的韧性,一旦交锋,双方心知肚明,谁都不可能做出一锤子砸死对手的壮举,关键就看谁积攒下来的家底拖的时间更久。北凉看似盐铁官营被那些地方豪横将种门户一手掌控,形同私营,病入膏肓,其实李义山早就提出“山泽之利,暴发辄枯竭”,所以干脆一直禁山封矿,从未上报朝廷,而是用本地官员中饱私囊当障眼法,各地官府长年不惜以定额赋税从北凉以外购置相关物资,只不过手法隐蔽,而且都是日积月累的小宗买卖,不至于太过引人注目。朝廷那边,即便某些有识之士察觉到了蛛丝马迹,也不好兴师问罪,不光是北凉道山高皇帝远,北凉幽州、陵州毗邻的几个州,除了顾剑棠的旧部将领在统领兵权,当地大小官衙均被渗透得七零八落,这十几年来,那些官老爷,谁不是为官一任便富甲一方,卸任之时既得清誉又得油水?何况这种本就有利于辖境民生的事情谁都在做,法不责众,朝廷难不成还要砸下一顶通敌叛国的帽子?“人屠”徐骁在世的时候,庙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哪个敢?
徐凤年轻声笑道:“那恐怕是某些边塞诗人的误传。西北边疆,狼粪烧烟兴许偶有为之,但那都是牛羊粪不够用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大多还是就地取材,以胡杨、红柳木做柴薪,辅之随处可得的旱芦苇等易燃之草。而且北凉边军的各地烽燧,所谓狼烟燃物的供应,有着相当严格的调配,若是被巡边监骑发现某个烽燧储备不足,要一路连坐到正四品的官员,全部就地砍头,谁求情都没用。将近二十年来,北凉因为这件‘小事’,差不多死了三百多人,前四五年相对少些,今年最多,一口气杀了六十多个玩忽职守的边卒。”
马队迎着风沙缓缓前行。
宋洞明走着走着,眼眶湿润,嘴唇轻轻颤抖,近乎无声地哼着一支那位早逝女子经常唱的小曲儿。
徐凤年点头道:“是不太讲规矩。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破格提拔,在宋先生看来,利弊如何?”
“东西南北,南北东西,只愿相随无别离。
宋洞明看到徐凤年有告辞离去的迹象,赶忙亡羊补牢,说道:“徐公子,听说你们北凉王府有两个年轻的幕僚:北莽北院大王的孙子徐北枳当上了陵州刺史,这是北凉王的用人不疑;而起用寒士陈亮锡,可算用人不论品第,很能为北凉招徕寒庶门户中的遗珠。大胆说一句,你们北凉道假使自成一国,那么这两人板上钉钉是未来的宰辅人才,可自古庙堂重臣,皆是由公入私,即先以才学事功跻身朝堂中枢,进入帝王眼帘后,方能走至帝王身侧。如此说来,你们清凉山那儿,似乎不太讲规矩。”
今生来世,来世今生,谁能聚首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