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积木花园 > 二 繁花

二 繁花(第1 / 9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不能这么说,蜀汉的领土少,兵力弱,本来就难以讨伐中原的曹魏势力,而且后主对诸葛亮也算是言听计从了,和他互不对付的,主要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

“原来是这样。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特别是‘正龙拍虎’这个成语。都说语言是在不断进步的,而这个词又颇有些新意,或许几百年以后,也会变成汉语成语中的一分子呢。”

全部都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的诗句。

最后一个回来的是祝嵩楠本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开始参观传说中的七星馆了。不过,实际上可以参观的只有天玑馆和天权馆两间而已。

另一间副展厅里陈列了许多风水用品,道袍、法剑、面具、八卦镜等一应俱全,据说摆放位置也有讲究。不过,我们一行人中没有人对风水特别感兴趣。

她说完,自顾自地退到边上去了。

至于主展厅,则是被布置成了军帐的样子,两边两排柱子,左边挂“蜀”字旗,右边挂“汉”字旗,侧面的兵器架上备满斧钺钩叉。正中央的主座上,放着一把羽扇,桌上则摆着一架古琴,左摆香炉,右设一只木筒,里面插着几块军令牌,恩威并济。由于道具做得都很还原,看上去真像是回到了古代一样。主副展厅都没有窗户,应该是为了保护藏品。

图二 天玑馆、天权馆的二层展厅,以天玑馆为例

“羽扇纶巾拥碧幢,亲提士马出南方。瘴烟罩地经泸水,火日飞天守战场。三顾深恩酬汉主,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这自然是天下闻名的八卦阵了,而诗则是杜甫的《八阵图》。之后的几幅画,有画诸葛亮火攻蛮兵的,有画诸葛亮焚香操琴的,有画士兵戴着鬼面具操控木马的,有画诸葛亮点灯作法的,最后还有一张图,画着三位将军抱头逃亡,诸葛亮则端坐于车上。这几幅画分别表现得应该是七擒孟获、空城计、木牛流马、五丈原,以及遗计退司马懿的典故。

“六出祁山用计谋,军粮递运到西州。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心地玲珑人莫测,性天广大鬼难筹。谁那继此神仙术?古往今来赞武侯。”

“你果然很有想法。不过,我相信有些东西还是能够被流传下去的。等你参观完七星馆,应该就能明白了吧?诸葛亮这个人留下了许多传奇,每一个都要比‘李广射石’离奇得多。我们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故事的,而且会一直将之流传下去。”

天权馆也是相似的布置,副展厅里放了些书画作品,主展厅则换成了朝堂的造型,相比之下倒是空荡了许多,除了代替兵器架的仪仗架以外,就只剩一张上朝用的桌子。值得注意的是,朝堂的角落里摆着一只空鸟笼和一段沉重的锁链,各自积满灰尘,似乎别有深意。

这是我随口说的,其实我并不是这么想的,现在有博客这种便利的东西,要将事物流传下去不是应该更简单吗?不过,我必须得找个台阶下。我可不想因为网上看来的成语,而被她捧成大文豪。

“‘可怜后主还祠堂,日暮聊为梁甫吟’,馆主既然是诸葛亮迷,想来对刘禅也有些意见吧。”奚以沫冷笑着说——他似乎只有在这种场合才爱说话。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儿子刘禅被描绘成无能的皇帝,把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枉费了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片苦心。

“我可不这么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得比古时候要快多了,一件事情还没被人们记住,新的事情可能就冒出来了。如今要演变为成语流传下去,可比古时候要难得多了。”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天玑馆二楼的两间副展厅,其中一间直线陈列着代表诸葛亮生平各种事迹的古典挂画。根据祝嵩楠的说法,似乎是请人专门画的。第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儒生模样的人骑着马,在石头阵中进退两难,阵阵仙气则从远方飘向天空,诸葛亮那羽扇纶巾的形象隐隐现于其中。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展品自然全都是有关诸葛亮的——正如之前所说的,七星馆的前任馆主是个不折不扣的诸葛亮迷。我们海谷诗社不仅仅是大学的诗歌社团,里面的大多数成员也都很喜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其中的热门。而祝嵩楠本人则是“三国迷”中的“三国迷”,用流行的话来说,我私下称他为“最牛三国迷”。当他得知社长计划在连休期间组织社团出游之后,便全力鼓动大家来他家的七星馆做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