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上) 剧组的旗帜(第2 / 2页)
胡顺唐发动汽车,同时问:“那是什么意思?”
“销赃的信号。”薛沛建解释道,“如果放着一座孙中山的大型木雕,那就证明最近平安无事,可以做买卖,不过没有介绍人的前提下,木雕店的老板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有事呢?”夜叉王问,“那就什么都不放?”
“嗯,如果风声较紧,但愿意冒险,木雕的尺寸会缩小,如果外面根本就不放孙中山的木雕,那就证明不接受任何客人,哪怕是熟客都会装作不认识。”薛沛建等汽车从路口右转之后,目光立即看向了左侧一座公厕旁边的木雕店,店口上端横挂着一张名叫“木物轩”的牌子,在其下还挂着一张叫“东阳塘”的牌子,两个牌子的风格都不一样,看起来很不搭配。
薛沛建解释道,不搭配就对了,就是故意不搭配的,这样让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金铜之巅的人没有太严密的组织性,几乎是三五成群各自为阵,只有在出大事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平日内有活儿干自己也出马,没有活儿的时候就安安分分干起倒卖的生意来。原本这批人是在北上广三地做这样买卖的,后来北方和大北方东三省抓得严,几乎没有人敢冒这个险,曾经有傻子以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带着家眷跑陕西境内去做,下场就是抓住被赏一颗“花生米”给枪毙,要不就是判个无期把牢底坐穿。
与王小宝等人分开之后,葬青衣立即着手租车,随后又返回先前的地方,把胡顺唐等人给接到横店。
“那个色眯眯的家伙有没有说电视剧剧本是谁写的?”上车后,莫钦迫不及待地问。
葬青衣摇头:“你们都听到了,他没有提起这件事,但一个劲儿的说老板认为这个剧本很好,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开拍了,所以有些仓促。”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但巧合的线索也不能放过。”胡顺唐盯着车头前方,“这样,我们兵分两路,我、咸蛋带着薛沛建去找金铜之巅的线索,你们三个去找剧组的线索。”说完之后,胡顺唐看着开车的夜叉王,“别担心,有狂和抠门在,青衣更不会吃亏,只是要麻烦她短时间内一直要保持那个麻生希的模样。”
“明白。”夜叉王还是有些不快,不仅仅是因为胡顺唐的安排,还因为胡顺唐身上发生的那种微妙的变化。
再后来,北上广三地几乎都没有人再做这个了,要转行的几乎都转得很干净,以瓷器为主,胆大的找上等的手艺人制作高仿的汝窑等瓷器,干一笔可以歇好几年。其他的人,基本上都在江浙一带隐藏了下来,继续做着老本行,因为这个利润实在太大,虽然风险高,但也够吸引人了。
“大木雕摆着呢,说明风声不紧?”胡顺唐减慢车速从那家店门口慢慢开过去,看到店口有个盘头嗑着瓜子,逗着一个三四岁手里拿着木头乌龟的小孩儿。
“等等,先不要停车。”薛沛建把身子俯低,露出半个脑袋看着车窗外,“绕着这几条街再转两圈,确定没事之后我先进去。”
“不行!”夜叉王立即否定,“要进去,必须要让我们其中一个陪着,鬼知道你会不会跑!”
车到横店之后,魏玄宇、莫钦和葬青衣三人下车找酒店落脚,胡顺唐和夜叉王开车领着薛沛建朝着距离横店不远的东阳市赶去,去那里寻找金铜之巅的线索,临行时胡顺唐一再叮嘱葬青衣,不要着急去找王小宝,先拖一拖,如果东西在剧组手中,一时半会儿也跑不了,着急上门会打草惊蛇,要是金铜之巅的线索能和剧组的事情谋和,那就证明这条线有追查下去的必要。
到东阳只有几十分钟的路程,这个以木雕著称的城市总是能吸引很多游客,其中也不乏没有通告出来游玩的剧组演员和工作人员,开车走在售卖木雕的那几条街,不经意间总是能看到几张经常在电视剧中叫不出名字,但知道是演员的熟脸。
“现在找谁?该干什么?”胡顺唐把车停在路边,问薛沛建。
薛沛建朝车窗外看着,问:“这是哪儿?”
夜叉王探头出去看了下门牌上的街名,薛沛建点头应道:“那就对了,下面那个路口右转,找一家挂着两个牌子的木雕店,绕过去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先看门口有没有放着一座孙中山的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