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入松慢(第1 / 15页)
狄希倒也没有撒谎,七贤先后到黄公酒垆畅饮时,从未报过名号,他也未曾主动打听过——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对方是权贵名士也好,是山民猎户也好,他都不会询问对方来历身份。但无法否认的是,他确实亲眼见证了七贤由阮籍一人到嵇康等七人聚首的过程,而当年七贤的“竹林之游”,当真就发生在黄公酒垆东首的竹林中。
可惜的是,山陵巨变,人事沧桑,竹林风流已成过往,自高平陵事变后,阮籍、山涛、王戎三人便再未出现过。山涛、王戎倒也罢了,阮籍是爱酒之人,尤其钟爱狄希酿制的“千日醉”,曾称“无它不欢”,而多年来未曾再入过酒垆半步,足见竹林已成为他心目中的禁地。几年后,伴随着魏少帝曹芳的被废,偶尔还来竹林相聚的阮咸、嵇康、向秀也随之消失了,大概随着时局的急遽变化,再也没有竹林之游的兴致。而今时还来光顾黄公酒垆的,也只剩下了大酒鬼刘伶。
但首阳山依旧是一方名胜,就连司马懿身故后也选中此山作为埋骨之处。既然黄公酒垆距离官道不远,又正好坐落在南山山口,生意还算不错,不时有游客登门,打听“竹林七贤”生平事迹者亦不在少数。只是酒垆主人狄希平日便是言语极少,对七贤之事更是讳莫如深。旁人也多少了解七贤政治立场不一,甚至一度有官府密探暗中监视首阳山竹林动静,以为狄希胆小怕事,不愿提及,也就作罢。
今日一大早,便有一名二十五六岁的男子寻踏入黄公酒垆,直接探听刘伶住处。狄希一如既往,只说不知。
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周武王仍然讨灭了商朝,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便隐居于首阳山<a id="noteBack_2" href="#note_2">[2]</a>,采薇<a id="noteBack_3" href="#note_3">[3]</a>而食。及饿且死,作《采薇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哀叹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瞬即逝,自己生不逢时,而今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地!最终饥饿而死。
由于伯夷、叔齐兄弟是以家庭内部倡“孝”、庙堂之上倡“仁”来反对武王伐纣,在周朝建国后,宁可饿死,也不愿为周朝出力,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舍生取义”的典型,历代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二人“求仁而得仁”,是“古之贤人”,唐代韩愈、柳宗元都曾撰文加以颂扬。唯独西汉名士东方朔不以为然,认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而伯夷、叔齐二人固守灭亡事物不变,只能是“古之愚夫”,算不上贤人。
无论伯夷、叔齐身后评价如何,二人饥饿之下随口吟诵的《采薇歌》成为了不朽名作,两兄弟的个人历史性悲剧亦令首阳山蒙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成为河洛一带首屈一指的名胜之山。文人雅士兴之所至,多爱登临此山,或是独自探幽访胜,或是与友人宴饮游乐。甚至多有失意之士,心情激愤之下,亦奔赴首阳山痛哭呐喊。即使因为某种不便,一时无法亲身登山宣泄,也要遥望首阳山抒怀,大名士阮籍的《首阳山赋》便是因此而来<a id="noteBack_4" href="#note_4">[4]</a>。
尽管首阳山是一方胜景,毕竟远离市镇,人迹罕至,但这里居然也开有一家小小的酒垆,名“黄公酒垆”,位于南山口竹林边。
店家狄希本是中山<a id="noteBack_5" href="#note_5">[5]</a>人氏,擅长酿酒,在当地颇有名气。多年前,不知何故抛弃家小,离开故乡,南下来到洛阳,依旧以酿酒为生,开了一家酒垆,因其酿酒之术学自黄姓老者,故名“黄公酒垆”。
首阳山位于京师洛阳东南偃师境内,东西绵延三十余里,为邙山最高处,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后周武王讨灭商朝,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及饿且死,作《采薇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时人多不解狄希既酿得一手好酒,为何独独将酒垆开在了偏僻的首阳山,而当来到酒垆,亲眼见到,便立时能理解狄希为何选择了此处,实因位置风光极佳——
首阳山山阳有一片竹林,丛篁茂密,平远幽深,连绵万顷。一条蜿蜒小路穿过其间,还有一道浅溪汀迂回盘曲。溯潺潺溪流而上,到尽头时,豁然一潭清水,绿波荡漾。有竹篱小桥通向半坡,坡上临流房屋数间,正是“黄公酒垆”,依山傍水,石竹如画,尽幽居之美。临窗而坐,峰峦近在眼前,幽情远思,可睹异景——春山烟云暝漠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旷荡人澹澹,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当真如处画中,令人乐而忘返。
兼之狄希取山溪源头活水,配以秘法,所酿“千日酒”风味格外独特,经年下来,竟也有了不小的名气。不少洛阳士民甚至专程寻来黄公酒垆饮酒,临走还不忘沽上几坛带走。
传闻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昔日相会之时,亦选中了黄公酒垆作为日常聚集处,“竹林七贤”之“竹林”,即指首阳山山阳竹林。
甚至有流言说,七贤中的嵇康、向秀、刘伶几人均在首阳山竹林附近置有别业,除了风光秀丽之外,更多的则是因为贪恋黄公酒垆的美酒。向秀、刘伶倒也罢了,嵇康是名闻天下的才子兼美男子,更是本朝驸马,皇亲国戚,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不少人仰慕其学识风度,希冀能结识相交,哪怕见上一面也是好的,是以不时有人到黄公酒垆来打听嵇康住处。但店家狄希也是个奇人,一律推说不知,且从来不肯承认“竹林七贤”来过自家酒垆。
[其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刘桢《赠从弟》
首阳山位于京师洛阳东南偃师境内,东西绵延三十余里,为邙山最高处,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自商周以来,此山便因伯夷、叔齐采薇而闻名遐迩。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之子,孤竹君死时,遗命幼子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主动让位给兄长。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不肯继位而逃去,叔齐也随其逃走,王位便由中子继承。
周武王姬发起兵讨伐商朝<a id="noteBack_1" href="#note_1">[1]</a>殷纣王时,因父亲周文王姬昌新去世不久,遂车载周文王牌位行军。伯夷、叔齐拦在队伍前,叩马进谏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言外之意,暗示周武王对父亲不孝,对纣王不忠。卫士欲杀二人,姜太公阻止道:“此义士也。”只命人将伯夷、叔齐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