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竹林七贤 > 第五章 靡靡情忧

第五章 靡靡情忧(第3 / 1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那晚刘伶在东园花园质问史沛,称她玷污了剑侠史春的名头。史沛从未向任何人透露师承来历,既然邓义能从招式认出她用的是史氏剑法,想必刘伶亦是如此。只是刘伶不会武功,这位高人一定是他所熟识且信任的人,但刘氏交往的圈子都是文人雅士,就算有吕安、毌丘甸这样的名将子弟,也都只是花拳绣腿的半吊子,没邓义那等武功修为及眼力。

细细排查了所有与“竹林七贤”有过来往的人后,史沛终于留意到两人有重大嫌疑:一个是黄公酒垆店家狄希,另一人便是铁匠铺铺主张小泉。这二人都是七贤圈子之外的平民百姓,但又与嵇康等人有密切接触,也最可能是暗中指点刘伶的高人。

史沛本觉得狄希可能性更大,但仍然就近先来到了南郊铁匠铺。当时张小泉正在打铁,史沛一眼便看出其人身怀不凡武艺,料想此人不显山露水,只以打铁辛苦谋生,必是有隐秘过去,不愿意旁人知晓,便上前直截了当地表明来意。

刘伶虽从不参加决议,但并不是傻子,对各人心思洞若观火,此刻听说刘宝拉走了吴纲,立即怀疑他是要将镇南将军诸葛诞引入谋变计划,一时不免有所忧虑起来,暗道:“虽说两地同时起兵胜算大了许多,但这是在诸葛诞同意的前提下。此人极重名声,曾被明皇帝金口点名为‘沽名钓誉之辈’,既与诸葛亮、诸葛瑾并称三氏,后两位均是大大的忠臣,他必会愈发顾虑师出有名,不然可就坐实了狗不及龙、虎的戏言。而今司马师只是擅行废立之事,未明显流露出改朝换代之意,扶高贵乡公为皇帝,也是征得了郭太后同意。若是不能取得郭太后手书,诸葛诞一定会认为有亏臣子节义,不会同意。”

刘伶正考虑要不要赶去东园时,却听到向秀道:“咦,张铁匠回来了。”远远望见张小泉头上戴着一顶竹笠,又道:“今日又没下雨又没太阳,他戴着顶竹笠做什么?”

刘伶随口道:“不想被旁人看见他的脸呗。”决定还是先处理眼前的事,忙迎上去,举手叫道:“张铁匠,我有事找你。”张小泉只“嗯”了一声,便匆忙进了屋子。

刘伶眼尖,一眼看到张小泉衣襟上有块血迹,心念一动,忙跟了进去,狐疑问道:“又是竹笠又是血迹,张铁匠该不会是悄悄杀了路遗,替阿诚报仇吧?”

张小泉白眼一翻,道:“我跟阿诚素不相识,无亲无故,刘先生觉得我会这般仗义吗?”刘伶道:“照理说是不会。那你身上这血迹……”张小泉道:“这是邓义的血。”

诸葛诞亦是出自琅琊诸葛氏,是诸葛瑾、诸葛亮堂弟。时人云:“诸葛三氏,并有盛名,各在一国,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比论才气风度高低,诸葛亮是龙,诸葛瑾是虎,而诸葛诞只是狗。

诸葛诞虽无显赫战功,才干也远远不及两位堂兄,但在魏国仍有名士之风,与夏侯玄齐名。起初也只是担任文官,在朝时与夏侯玄交好。魏明帝在位时,因厌恶夏侯玄而将其罢官,诸葛诞亦被免职。魏少帝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也由此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等人后,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并另立楚王曹彪为帝。诸葛诞次女嫁王凌之子王广为妻<a id="noteBack_2" href="#note_2">[2]</a>,夫妇二人皆反对王凌起兵,王广劝道:“废立大事,勿为祸先。”但王凌不肯听从。后来王凌遭人揭发,事败被杀,被夷三族,王广与妻子诸葛氏亦受罪牵连,同被诛杀。诸葛诞虽与王凌是姻亲,但并未参与其计划,反而官升一级,升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不久,东吴皇帝孙权病死,太傅诸葛恪以辅政大臣身份执掌朝政。这位诸葛恪,正是诸葛诞堂侄,他一上位,便积极谋划伐魏,在东兴一带垒其大堤,修筑了两座城池,互有犄角,威胁极大。诸葛诞将东吴一方动向上报后,建议由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牵制上游吴军,再由自己率精兵直攻东兴二城。当时征南将军王昶、镇南将军毌丘俭也都献计伐吴,因诸将战略都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由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

战事起后,由于东兴新城城高池深,魏军无法攻下。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东兴。当时天降大雪,魏军没有任何戒备,将领们都在聚会饮酒。诸葛恪派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魏军大乱,惊恐溃逃,争渡浮桥,因超载桥断,落水溺死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毌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此役遂以魏军惨败而告终。

刘伶闻言大吃一惊,问道:“张铁匠说的邓义,可是那个使刀的邓义?”张小泉点点头,正色道:“刘先生,我本好意要帮你,但目下可能反而坏事了。”

刘伶惊道:“你杀了邓义?”张小泉道:“那倒没有,我只是和史沛联手捉住了邓义,但却没有取回先生的失物,邓义又不肯交代失物下落,我不得不拿他拷问了一番。”

刘伶愈发惊讶,道:“史沛?你……你们……”张小泉道:“昨日史沛来到铁匠铺,其实不是买剑,而是专程来找我的。”又叹道:“我早知当日答应给嵇先生帮忙,从此就不会再有太平日子。”

当晚东园出事后,刘伶以为是邓义以偷梁换柱之计窃走了《原君书》,直到次日史沛来访,这才知道邓义与书册失窃无关。他转念即怀疑到婢女纺织,以为很快便能追回书册,因而未多向史沛询问交换事宜,甚至不知道明日便是史沛与邓义约定的交换时间。

而史沛则要悲观得多,她得知《原君书》失窃后,料想刘伶一时难以寻回。她原本就有与路遗联手合力将邓义擒住的计划,既然已无《原君书》可以换回失物,便又起了以武力要挟邓义的心思。但路遗在首阳山被人斩伤,迄今还留在钟府养伤,体力、武功几个月内都难以恢复,根本无法再助她一臂之力,只能另寻帮手。

东兴之战败后,司马师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说:“我不听诸葛公休之言,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未大事处罚,只将亲弟监军司马昭降职。

彼时有流言说诸葛诞与侄子诸葛恪有所勾结,这才导致魏师大败,司马师深信这只是敌人离间之计,并未相信,但仍然将诸葛诞与毌丘俭作了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毌丘俭则由镇南将军转为镇东将军。

此二人均是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有能力与司马氏对抗。毌丘俭功勋显赫,诸葛诞威名夙著,且更得人心。但嵇康等人一开始之所以选择了毌丘俭,而不是诸葛诞,盖因为诸葛氏已与司马氏联姻,诸葛诞最爱长女嫁给了司马师之弟司马伷,这也是诸葛诞与王凌是姻亲却还能免受牵连并官升一级的重要原因。

谋事之初,刘宝也曾提议拉拢诸葛诞,因为毕竟诸葛诞次女亦是为司马懿所杀。且琅琊诸葛氏世代与同郡大族徐氏联姻,诸葛诞夫人徐华正是吕安妻子徐琅的亲姑姑,也算是有一层关系,可以请吕安出面加以试探说服。

然嵇康却不同意刘宝的提议,认为诸葛诞严毅威重,其次女只是受王凌图谋废立牵累被杀,他心中多半不会因此而对司马氏怀有恨意。至于托请吕安游说诸葛诞一事,嵇康更是断然否决。他认为吕安于朝政之事毫无兴趣,之所以能成为好友,全是因为情趣相投,如果利用朋友情义,请对方去做并不乐意的事,即便冠上为国家为朝廷的大帽子,也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嵇康始终将好友向秀摒弃在谋变圈子之外的原因,若不是实在需要一个身份最为方便的酒鬼居中联络,怕是刘伶也未必会参与进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