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邈若山河(第5 / 5页)
————————————————————
<a id="ch1" href="#ch1-back">[1]</a> 上计吏: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的官员。上计:战国、秦汉、魏晋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成绩的方法。战国时,各诸侯国在法家的“食有劳而禄有功”的理论指导下,普遍强调以军功作为考绩武官、赏功赐爵的根据;对政府行政官员,则仍以大计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时间为一年一次,考核的根据主要是年度赋税收入和户籍增减情况,即群臣于年终将赋税收入写于木券,呈送国君考核,称为上计。出土秦简和汉简中记录有上计时各种名册的运用,以及评判、计算官吏劳绩的一些具体方法和程序,说明战国和秦时期的上计考核已经初具规模。汉代在承袭秦上计制度的基础上,将其完备为三种形式,两大系列。三种形式为:①常课。每年年终,由郡国上计吏携带计簿到京师汇报上计;②大课。三年一大考,按考察的政绩状况决定黜陟;③会课。由丞相、御史二府逐一审核上计内容,并定出每个官员的考绩等弟,即殿最。两大系列是:①长官课掾史,即公卿丞相和各部门长官(包括郡县令长),考核其属官、属吏;②逐级逐层考核,中央课郡,郡国课县。并以此三种形式、两大系列的有机结合,构成汉代上计考课的完整体系。汉代的上计程序,从其管辖角度来看,可分为郡县上计、督邮巡计、丞相受计、御史核计、皇帝主计五种程序;就其举行的时间而言,可分为冬课和秋课两类:①郡国课县,在秋季举行;②中央课郡,在岁末举行;③会课定殿,于岁首举行。由于汉代上计制度完备,形式、内容和执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为历代推崇效法。
<a id="ch2" href="#ch2-back">[2]</a> 魏阙: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a id="ch3" href="#ch3-back">[3]</a> 巢父、许由均为上古有德之士。传说帝尧敬重巢父的才德,想把帝位禅让于他。巢父不愿做官,到颍河岸边大树上筑巢隐居。许由才智过人,很受人尊重。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许由就逃到登封箕山隐居。帝尧派人找到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许由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由此被后世奉为隐士的鼻祖。
<a id="ch4" href="#ch4-back">[4]</a> 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
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出身最贵,却也是世俗之心最盛。他父亲王浑去世时,故交旧部送来丧礼费多达数百万,王戎一概不受。此举大受时人好评,他也由此声名远扬。但后来继承父亲爵位步入官场后却变得异常贪鄙吝啬,四处购买良田,大肆囤积粮食钱财。当时社会轻视商人,法令甚至规定商人必须一脚着白鞋,一脚着黑鞋,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王戎却一边做官,一边做生意,每天亲自拿着牙筹<a id="ch9-back" href="#ch9"><sup>[9]</sup></a>算账,忙得不亦乐乎。他家有棵好李子树,结出的李子多汁甜美,王戎不仅卖李子赚钱,为了防止他人得到良种,还事先将李子核钻坏。他身为朝廷高官,却如此不顾身份,自然引来许多人的嘲笑。王戎全不在乎,常常说:“家有存粮,人畜不慌。”
王戎在官场上也是几经沉浮,曾经因派兵给自己修园宅而被免官,但他很快又花钱赎回,可见他很享受当官的感觉。又有几次因受贿之嫌遭人弹劾,仗着皇帝庇护,才没被免官。即使后来官高位显时,他也从来不忙公务,只将工作交给下属幕僚处理,“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以王政将圯,苟媚取容”于朝堂。
此刻的王戎,似乎与昔日竹林时的名士判若两人,变化之大,令人匪夷所思。如果稍微分析一下他所身处的大时代背景,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西晋自建立之初,内部就交织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司马昭与正妻王元姬共有五个儿子,但只有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长子司马炎,即为后来的晋武帝;三子司马攸,自小过继给没有儿子的司马师为嗣子,按照宗法制度,司马攸也具有司马师的长子身份。这二人都有继承司马昭晋王位子的资格,司马昭本来更钟爱三子,但经过犹豫后,还是将王位传给了长子。司马炎倒是很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晋朝,偏偏太子司马衷是个白痴,娶的太子妃贾充之女贾南风不仅又黑又丑,而且在政治上野心勃勃。晋武帝临终时,知道太子司马衷不成器,遗命太傅杨骏辅政。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也被封为皇后。她犹自不满足,为了让自己贾氏家族执政,暗中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了杨骏。但朝政大权却落在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手中。贾南风为了实现野心,又以晋惠帝的名义唆使楚王司马玮杀死汝南王司马亮,再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从此,贾南风一党执政,并于九年后废杀谢才人所生的太子司马遹,由此引来司马皇族不满。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展开大内战,因主要参与者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持续时间长达十六年。这场源自宫廷权力斗争的动乱,接连引发了大规模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王戎女婿裴就是在赵王司马伦废杀贾南风时,牵连被杀。而嵇康之子也是因为保护晋惠帝司马衷死在了这场极其凶残的内乱中,他的血当场溅在了晋惠帝的衣服上。事后,左右欲洗干净血衣,晋惠帝伤感地说:“此嵇侍中血,勿浣。”此时的王戎年近七旬,已经是白发老翁,又与内乱之祸首贾南风有姻亲关系,身处血腥杀戮旋涡中的他,无力作为,不想在经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后再无谓被杀,无奈明哲保身,采取自我污秽的策略,他的种种猥琐、小气、幼稚、可讥之举,也就可以理解了。
<a id="ch5" href="#ch5-back">[5]</a> 刘禅小名叫阿斗,是中国历史上以昏聩出名的皇帝,史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送到洛阳居住。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以歌舞助兴。当奏起蜀地音乐时,跟随刘禅的蜀国旧臣伤怀国破家亡,不禁泪流满面。只有刘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司马昭就问道;“你思念家乡蜀地吗?”刘禅回答说:“这个地方这么快乐,我不思念蜀。”这就是“乐不思蜀”典故的来历。蜀国旧臣郤正忙悄悄告诉刘禅说:“若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这样,司马昭就会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会意点头。酒至半酣时,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说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笑道:“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魏国大臣全笑了,从此不再提防刘禅。刘禅有七个儿子,除第五子刘谌不肯投降自杀外,第六子刘恂也不愿降魏,在蜀亡后派人与夷帅孟虬通好,得以在南中永昌定居。
<a id="ch6" href="#ch6-back">[6]</a> 京观:京观又称武军,是中国古代军队作战的一项惯例,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高冢,用以夸耀武功。
<a id="ch7" href="#ch7-back">[7]</a> 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
<a id="ch8" href="#ch8-back">[8]</a> 广武:古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时无”一句,意指时代无英雄,使无名之辈成了豪杰,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阮籍到底是说楚汉相争时期“无英雄”,还是其身处时代“竖子成名”,无人得知,遂成千古之谜。
<a id="ch9" href="#ch9-back">[9]</a> 牙筹:象牙或兽骨制的计算用具。
王戎晚年担任尚书令,有一天他突然想出去游览,穿着公服,乘坐轺车,来到了洛阳城郊首阳山的黄公酒垆。这里曾经有“千日醉”美酒,是年轻时的王戎经常与阮籍、嵇康来饮酒的地方。风流往事一时涌上心头,即使“与时舒卷”、老于世故如他,也不禁感慨横生,说:“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一句“为时之所羁绁”,道尽心中难言的无奈和痛苦。这一刻,昔日竹林风度终于再现了些微底色。只是六位竹林之友均已经先后辞世,“竹林七贤”只剩下了他王戎最后一人。当真是咫尺天涯,邈若山河。
四年后,王戎病死于战乱中。
青山依旧,几度夕阳,无数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一个时代就此远去,“竹林七贤”却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