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步登天(第4 / 4页)
一老一少,一个说得起劲,一个听得入神,一说就是大半时辰。眼看坊市即将关闭,狄仁杰取钱吩咐伙计去隔壁邸店定下客房,一副通宵学艺的架势。
阎立本说了大概,笑呵呵地停下。
“光说不练,学不久长。”他指了外面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随我去街上走走,看老百姓都在说些什么。”
狄仁杰欣然从命,两人漫步街巷,细细体会民情。
卖花女匆忙回家,对一篮的鲜花生出哀怨。吟哦轻念的士子,今日读到一首好诗。绣花女不小心扎到了手,隔壁包子铺的伙计腼腆地劝慰。远处传来小孩子的啼哭,咿咿呀呀讨要糕点,软绵绵的童音飘浮在夜风中……
“我年少时,混迹坊市观看艺人百戏,被我发现几个聋哑艺人的一门本事,最合衙门的人学会。”阎立本故作神秘,笑道,“你猜猜,是什么?”
狄仁杰听他提及“聋哑”二字,心念急转,忽然恍悟道:“莫非是读唇术?”
阎立本拍案叹息:“你呀,太过聪慧,让我卖个关子不成?”
狄仁杰不好意思地摸头,阎立本哈哈大笑,心情愉快地道:“你说得没错,正是读唇术,他们无法交谈倾听,就算全用手势比划,有时也要错会意。因此聋哑艺人之间,流传一种读唇秘法,善唇语者即使远离他人,也能解读出唇语的内容。”
狄仁杰低头思忖片刻,又道:“可是,大唐有各族语言,又有各地方言,包罗万象,读唇语可不简单。”
世人百态,芸芸众生,如鲜活画卷,让人看见平凡之美。
读唇术就像为狄仁杰贴身打造,精通多族语言的他,从衣饰举止辨认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后,很快顺利解读出对方的话语。偶有小错,在阎立本的提点下,错过一次就不会再犯。
通天神探就此练就一双慧目,阎立本惊喜见证了一个奇才的诞生。
“不错,艺人所授的只是基础的唇语诀窍,况且很多时候,你未必在一个人的正面,仅凭侧脸骨骼肌肉的起伏,要猜测对方所说的话,难上加难。”阎立本微笑,谆谆教导,“但若是你能破解其中难关,则普天之下,众声喧哗,都在你的眼中。”
狄仁杰怦然心动。修得这门绝技,跟踪嫌犯或是调查案情,都有数不清的好处,乃至防患于未然,揭破诸多隐秘真相……的确是专门为执法者打造的秘术。可是难度显而易见,除了大唐各地方言外,突厥语、鲜卑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吐蕃语、高丽语等等诸族语言,纵以狄仁杰之能,也仅掌握少数几种。
他呼出一口长气,肃然地道:“请工部大人赐教。”
阎立本画人极重神态气韵,对人物表情的纤微变化,熟烂于心。因此他教授的读唇术,比起聋哑百戏艺人的术法高明不少,甚至详尽地告诉狄仁杰,一个人姿态动作背后隐藏的种种涵义,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背后,都可以揭开好大一篇文章。
狄仁杰如醍醐灌顶,眼前看到一片新天地。法曹办案,往往要识人于细微处,从蛛丝马迹寻找嫌犯的破绽。如今,受阎立本的指点,从前模模糊糊凭借直觉和观察力拿人的经验,有了更多道理的支持。狄仁杰越听越是钦佩,阎工部说的不仅是读唇术,也不仅是画人的诀窍,而是对人性人心的解读,超越技艺的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