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巨型天坑(第2 / 2页)
“对呀,我就觉得哪不对劲,这儿完全应该是一个湖,而且还是一个比较深的湖才对!”宇文也同意袁帅的推断。
我仰头向周围望去,这里像极了天坑,但比一般的天坑要大,确实按常理应该有积水,而且应该有巨量的积水,形成一个湖才对,但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仔细搜索着,下面的植被远不如山上茂盛,忽然,我发现了一块石化的龟壳,“你们看,这龟壳说明此地曾经是有水的,是一个挺大挺深的湖,但应该就在不久以前,这儿的水都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秦悦问。
“只有一种可能,这下面还有空间或者地下河,喀斯特地貌经常会形成这样复杂的地形地貌,打个比方,就像家里面的浴缸,你把塞子堵住时,浴缸盛满水,当你把塞子打开时,浴缸里的水就全漏光了。”我解释道。
“但这里的塞子在哪呢?”秦悦又问。
好在这一路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当脚下的路变得平缓的时候,我发现前面的植被也不像之前那么茂密,又往前走了一段后,植被渐渐稀疏,我回头仰望,我们已经从刚才那座六百多米的山上下来,完全进入了岛的内陆部分。
“我们已经到塌陷处了吧?”秦悦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应该是,但还没到最低点!我们现在是在海平面的位置。”史密斯用仪器测出了我们所在的海拔。
前方是一个平缓的大破,我们还在往下走,植被越来越稀疏,地面满是碎石,我不断提醒大家,不要滑倒,我忽然感觉我们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漏洞,这儿应该离海岸不远,往海平面下面走,会有什么发现?下面会有地下河,或者洞穴?与大海相连?传说中的深海黑洞……脑子里胡思乱想,脚步越来越快,最终,当走在前面的史密斯停下来时,我意识到我们已经走到了缓坡的尽头,这里既没有洞穴,也没看见地下河,只是一大块空旷的广场,满地碎石。
“我们已经到了整个塌陷处的最低点,海拔—143米!”史密斯说着又往回走了几步,“对,就是这里!”
“这就不知道了,也许在某处有个巨大的塞子,也许并不止一个塞子,而是很多处裂缝,漏洞。”我进一步解释。
伊莎贝拉想想,说道:“如果这是当年赤道王朝的采石场,那么他们为何要在这里开采这么深,不在其它地方开采呢?”
“这……”我再次观察周围裸露的一些石块,一万年过去了,还有许多岩石裸露在外,除了这里曾经积水,还会是……我忽然明白了,“因为这是坚硬的花岗岩,而不是柔软的火山岩!如果赤道王朝真的修建了那些宏伟的巨石建筑,那么他们一定想流传下来,柔软的火山岩是不行的,坚硬的花岗岩显然更适合流传万世!而在这座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岛上,大部分都是火山岩,很可能只有这里,对,只有这里是花岗岩,所以当年赤道王朝的建造者们,费尽心力在这采石,并且冒着危险不断向下开采!”
“最后很可能因为开采太深,停止了这里的开采……”伊莎贝拉指了指前方的山坡,“看,那上面似乎有巨石。”我们顺着伊莎贝拉手指的方向望去,前方的山坡上隐约现出几块巨石。
宇文从地上拿起几块碎石看了看,“这儿很像一个采石场。”
“这么巨大的采石场?”我马上想到了郑和碑记中的巨石建筑。
“对!对!这是采石场,这样就和古老的传说对上了!”伊莎贝拉也从地上拿起一块石头端详,“你们看,这石头上好像有打磨的痕迹。”
秦悦仔细端详着碎石,“从这的环境看是很像采石场,但从目前这些石头看,开采的痕迹并不明显。”
当我们的意见趋向统一的时候,一直没开口的袁帅,突然反问我们一句,“你们不觉得有些奇怪吗?这里海拔—143米,完全在海平面下,热带雨林雨量充沛,这儿应该有很多积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