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案 自燃火蛾(第3 / 6页)
我和老高换上了出火灾现场的装备之后,在这位警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生命案的那间屋子。韩哥不出所料地正在屋内找物证,他还没有觉察到我们的到来,他的表情告诉了我这件案子的棘手程度。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望了望老高,发现他也饶有兴致地看着我,就指了指那扇窗户说:“那扇窗户告诉我的。”
我来到了厨房也就是虫子死亡的地点,这些腐肉分明是虫子的培育皿。而大部分虫子是在一瞬间死亡,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考虑到虫子生长的几个必要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这里面的温度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湿度更是无从查起,我就将重点放在了光照上。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位于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里,最容易控制的就是光线。我注意到这里的灯和一般的灯有些不同,由于这间屋子的封闭性很好,所以光线比较暗,于是,我找到了灯的开关,按下去之后居然没反应。
我来到了厨房,开始采集这些碎肉中的虫子做好标记。我发现这些蛆虫我从来没有见过,还有一些熟悉的元素混杂其中,至少有三种昆虫的特性混杂其中。所以,我推测这是一个新品种。或者说,仅仅是我孤陋寡闻而已。
“按照你的说法,你只是找了角落,墙上有没有注意过,指不定就在墙上呢?”
我的本职工作是和虫子打交道,见到韩哥一直沉浸在卧室,我也不好打搅。
“嗯,这个我还没有仔细去找过。”
客厅和厨房明显不是人待的地方,所以死者死在这两个地方也在情理之中。但很不巧,死者没有死在厨房,也没有死在客厅,居然是死在了卧室!韩哥此刻正在卧室和尸体一起待着,正如他所说,只要嗅到了与众不同的味道,他就会兴奋到无法自拔。所以,现在的韩哥完全是在和尸体“聊天”。
初步估计,蛹壳与小指的大小相似。蛹壳是成虫的证明,说明已经有成虫出现,这让我不禁有些兴奋。如果能够发现成虫,那么我将会对这个品种做出进一步的认识。但是,该品种是否与案件有关就不清楚了。
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实话告诉你吧。刚才,我已经检查过厨房的虫子了,已经发现了化蛹现象,不过成虫去向不明,而且化蛹的方式也和一般的虫子完全不一样,以至于我连化蛹地点都没找到。”
我正准备离开之际,突然发现厨房的空地上出现了很多褐色的蛹壳。
韩哥有点不解,继续问我:“化蛹地点有那么重要吗?”
自燃现象
“那就对了,我们分头去找吧,说不定会有收获。”
难道死者是一个昆虫嗜好者?这个奇怪的想法突然冲进我的脑子里。
我大致和韩哥讲了化蛹地点的特点,然后我们分头去寻找化蛹地点。
房间虽然比较混乱,加上韩哥在各个角落放置的大大小小的数字牌,更加凸显出一种诡异的气氛。不过,仍旧可以看出,这间房子在主人生前被分割成了三个世界。首先是卧室,干净整洁,可以看出死者生前对睡眠非常讲究;然后是厨房,我之所以把厨房分成一个世界,是因为厨房内基本没有设施可言,基本上是由铁盆子堆砌而成,而且在盆中不知道放置了多久的碎肉,早就已经爬满了失去活力的蛆虫;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客厅,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算不上是一个客厅,因为这里摆放着一个台子,这个台子我似乎曾经见到过,虽然已经倒塌,但从台子地面的灰尘明显少于其他处可以看出,这个台子并非临时放置的,而是放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继续寻找角落,而他则负责墙顶。可惜,我们找了很久仍旧没有找到,这倒是让我觉得有些纳闷了。难道这些虫子根本不会化蛹?不可能,明明已经发现了蛹壳,一定是化蛹了。
我点了点头回应道:“当然。首先,地点能确定虫子的类型。如果是地表或地底化蛹的话,那么虫子就是鞘翅目或双翅目。如果是在远离地面的地方,如树梢或墙顶,就有可能是飞蛾类或蜂类。”
这里是个非常好的养殖场地。从门缝上的胶带和早就封死的通风口来看,只要关上门,这里的温度基本可以维持,光线和湿度也好控制。只不过,现在门口大开,温度和外界温度基本持平,从所有的蛆虫都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这一点,可以推测很有可能是由温度失衡所致。
“哦,你确定把每个角落都找了吗?或者它在房子外面也说不定。”韩哥笑着说。
还有一些散落在角落的虫子,我也没有落下。大部分的虫子都是在一周之内成型的,如果我判断得没错的话,应该都是来自盆子中的碎肉。
我仔细想了一下,解释道:“没有可能。虫子的蛹化地带和食物源是相距不远的,所以化蛹地点一定是在屋内的某个角落。按照厨房的设定,这类虫子可能趋向于厌光性。我已经在角落处都寻找过了,除了一些残破的蛹壳,化蛹地点毫无头绪,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