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清末四大悬案(六)(第1 / 2页)
场景六:双峰并峙
12月12日,江宁城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曾国藩,他终于回到了两江总督的工作岗位。
这位在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官员,他的归来无疑是一件大事。
曾国藩的南下之旅,仿佛一场盛大的巡游。他沿途观光游览,拜访老友,似乎将公务置于次要。
万万没想到,张之万和魁玉提交的报告中,最后一句“无另有主使之情,尚属可信”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句话意味着,犯人张文祥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指使,完全是个人行为。
然而,“尚属可信”这四个字,却显得含糊其辞,缺乏确凿的说服力。
慈禧太后的怒火被这模棱两可的结论彻底点燃。
一个两江总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而她得到的却是一份含糊不清的报告。她感到被糊弄,被轻视,她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对于第一任主审官的不作为,清廷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他们决定不再依赖江宁的地方官员。
一道新的命令从紫禁城发出,漕运总督张之万被任命为第二位主审官,负责重新审理此案。
张之万,一个在朝廷中以严谨和公正着称的人物,于9月5日接到了这项紧急任务。
他没有耽搁,迅速准备,并于10月7日抵达江宁,开始了新一轮的审讯。
经过两个月的深入调查和审讯,张之万和魁玉在12月12日共同提交了一份报告。
“张之万和魁玉,你们这是在糊弄谁?”慈禧太后的质问在朝堂上回响,她的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
她决定亲自介入,派遣刑部尚书郑敦谨作为钦差大臣,赴江宁复审此案。这是第三位主审官,也是慈禧对此案真相的最后追求。
同时,慈禧太后对曾国藩的行动也提出了质疑。
曾国藩在11月7日启程回江陵,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还未到达。
慈禧太后的不满溢于言表,哪怕是公款旅游,这时间也太久了吧?
报告中描述了张文祥的背景:他曾与捻军和海盗有联系,后来定居宁波。
报告还提到了他的个人悲剧——妻子的背叛,以及他因高利贷活动被政府取缔后的绝望。
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张文祥曾在马新贻巡抚宁波时试图拦轿告状,但未被理睬,这让他心生怨恨。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他决定报复社会,将怒火发泄在马新贻身上。
这个结论虽然听起来有些牵强,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也让人难以反驳。它似乎为这起震惊朝野的刺杀案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个解释充满了疑点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