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公主 > 第一章 秦月汉关

第一章 秦月汉关(第2 / 1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今这位狂人已被拜为太中大夫加给事中。太中大夫是本官,跟郎官一样隶属于郎中令,官秩比一千石,卫青任将军前即任此职。给事中则是加官。汉初相权极重,且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在朝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天子刘彻好大权独揽,亲政后采取措施来抑制、削弱相权,授予一些亲信侍从及有才干的文人侍中、给事中等头衔,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这些官职带“中”的官员均可以出入宫禁,能在宫中办公,因而被称为“内朝”,虽然官小职微,却因为代表天子,得以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分庭抗礼。加给事中者给事宫禁中,常侍天子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分平尚书奏事,负责实际政务,为内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东方朔得加此衔,任意出入禁中,已是天子身边的亲信宠臣。

比东方朔年纪略小的郎中名叫徐乐,右北平无终<a id="ch17-back" href="#ch17"><sup>[17]</sup></a>人氏,虽然外表奇丑,却是才华横溢。他本是无名之辈,八年前赴阙上书,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以陈胜、吴广起义比拟土崩,以吴楚七国之乱比拟瓦解,指明国安的关键在于民安——当民困多怨时,陈胜这样无千乘之尊、无尺土之地的穷苦百姓一声呼唤,天下也纷纷响应;反之,当民安其处时,就连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这样的万乘之君举兵造反,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却也不能西攘尺寸之地。刘彻阅书后即拍案而起,立即召见徐乐,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当场拜为郎中,给事左右。但其人外貌欠佳,为人行事不似东方朔那般张狂,名气亦远远不及。他这次来到右北平郡,是奉皇帝之命犒赏边郡太守及戍军。

两名少年郎中一人名叫霍去病,是当今皇后卫子夫和关内侯卫青的外甥。另一人名韩说,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孙,其同产兄长即是一度与皇帝刘彻亲密到同起同卧程度的韩嫣。

任文正待阻止,新戍卒们却是心痒难耐,都嚷了起来,催道:“快讲,快讲。”裴喜道:“嗯,这件事的起因就发生在三年前李广将军兵败赎罪赋闲后……”

人群后面不知道何时多了几人,任文无意中瞥了一眼,蓦地脸色大变,斥道:“快些住口!”急命戍卒们列队站好,赶过去向一名黑甲将军躬身行礼,道:“小李将军。”

小李将军约摸二十七八岁,豹头环眼,虎背熊腰,腰佩长剑,腰带上结成官印,斜背着大弓箭筒,正是李广幼子李敢。他常年随父从军,亦以英勇善战著称,现任都尉,负责右北平郡地方军务。自两年前李广上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不敢来犯,边境安然无事,李广挂名太守官职,郡县地方事务不少,父子二人多待在距离长城边塞二百余里的平刚城中,并不常来长城军营。

任文既不明白李敢为何突然轻骑赶来边塞,不惊动军营当值校尉仆多便自行登上长城,也不知道适才裴喜那些非议李广的话被对方听到了多少,一想到小李将军那刚烈如火的脾性,心中更是惴惴难安,讪讪问道:“这般大冷的天,小李将军如何来了这里?”李敢冷冷摆手道:“你们不必管我,这几位是天子派来犒军的贵客,本都尉只是奉命领他们到长城看看。”

任文这才留意到李敢身后的随从中有四人并非寻常士卒的赤色戎服打扮,而是穿着虎文禅衣,戴着鹖鸟形状的武冠,脚上皮靴的靴头还装饰有花纹,贵气无比,显是在京师皇宫中当值的郎官。

任文听裴喜语气中对飞将军大有不敬之意,也丝毫没有将自己这个假屯长放在眼里,很是不快,沉下脸道:“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当年四路人马出击匈奴,只有飞将军一军遭遇匈奴主力,一万人对敌方数万人马,任谁也难有回天之力。”

裴喜道:“那可不一定。李将军是出了名的意气行事,治军不严,部属松垮,士兵自便,夜间不打更巡逻自卫,上战场从不布阵,不讲谋略,杀敌全靠他的匹夫之勇。若是换作程不识将军在世,以程将军的治军严格,队列整齐,阵式分明,即使不能以少胜多,也断然不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原来李广与程不识同为名将,治军却有着天壤之别:李广讷口少言,与部下很易相处,率军出征时,往往划地为军阵,以射为戏,军中很少作文书记录,很少派兵自卫,甚至不派出侦察兵,治军极为简易;程不识却是截然相反,率军一旦驻扎下来,就马上派出侦察兵,安排轮防的士卒,文书登录也严格,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因为治军苛严,士卒往往叫苦不迭。程不识本人也直言不讳地谈论过自己与李广治军的差别,道:“李将军治军简易,匈奴兵袭击容易得手,但士卒们都喜欢这种方式,愿意为他死;我治军虽然苛刻繁琐,但是却无隙可乘,匈奴人难以从我这里占到便宜。”

裴喜续道:“据说文帝在世,称李将军当高皇帝时,必定能封万户侯。以他这种好恶随意的性格,即使他真的生在高皇帝的时代,也只能是樊哙,不可能是韩信。”

戍卒们大多是各郡国征发来的农民,没太多见识,听裴喜侃侃而谈,言辞难以反驳,便各自沉默下来。

郎官隶属于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又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是最亲近皇帝的高级侍卫,掌宫殿门户禁卫,负责贴身保卫皇帝的安全。因有与天子朝夕相处的机会,许多高官名将都由郎官崛起,著名者如卫青、苏建、司马相如、主父偃等,飞将军李广也曾在汉文帝宫中任郎官。能成为郎官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么是权贵子弟,要么是有一技之长的才子俊杰。这四人既能近身侍奉天子,不是有些来头,便是有相当的过人之处。

那四人中有两人年纪稍大,均是三十岁出头,一人仪表伟岸,风度翩翩,另一人容貌丑陋,面目可憎。余下两人则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一人剑眉朗目,英气冷傲,另一人则一副老实笨拙的样子,露出几分怯生生的稚气来。

任文心中揣度,两名年纪大些的郎官当是以才学显名的贤良之士,而那两名少年年纪轻轻得任郎官,一定是名宦显贵之后,有心询问四人姓名,好上前参见,只是见小李将军脸色不善,最终未敢开口。

李敢挥手斥退任文和众戍卒,领先来到城墙垛口,指着北方道:“东方大夫、几位郎中君请看,那边就是匈奴左贤王的驻牧地了。”

东方大夫正是那外貌风姿出众之人。他复姓东方,单名朔,字曼倩,平原厌次<a id="ch15-back" href="#ch15"><sup>[15]</sup></a>人氏,父母早逝,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后发奋读书,学识渊博。当今天子即位后征召天下文学贤良之士,东方朔应诏上书,称自己文武双全,具备各种才干和美德,文辞不逊,高自称誉,因而得了“狂人”的称号。皇帝刘彻花了近两个月才读完这份多达三千片木简的上书,不怪反喜,十分赞赏他的气概。汉代制度,天下上章、四方贡献均由公车司马令掌管,凡上书合皇帝之意者,均会被召到京师,养以俸禄,称为待诏公车。然而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东方朔也一直没有机会进见皇帝。不久,他去找几名同样待诏公车的侏儒,恐吓道:“你们还不知道么?你们的死期要到了!像你们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们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皇上打算杀掉你们。”侏儒们大惊失色,吓得啼哭起来。东方朔假意安慰道:“暂时不要哭,皇上马上就要来了,你们赶快去叩头谢罪。”不一会儿,刘彻果然乘辇经过。侏儒们奔过来跪伏在地,号哭不止,连连磕头。刘彻觉着奇怪,问是怎么回事。侏儒回答道:“东方朔说陛下要杀掉我们这些身材矮小的人。”刘彻大为惊讶,立即召来东方朔,问他为何要借皇帝之名吓唬侏儒。东方朔回答道:“侏儒身长不过三尺许,他们一月能得到一袋口粮,还有二百四十钱俸金,撑饱了还有剩余。我身高九尺三,每月也是一袋口粮、二百四十钱俸金,食不饱肚,衣不蔽体,这实在是有欠公平。如果陛下认为我是可用之才,就应给予优厚待遇。如果认为我是平庸无用之辈,就该及早遣散回家。不然我就要沦为长安城中的乞丐了。”刘彻闻言哈哈大笑,非但没有责备东方朔,反而命他待诏司马门<a id="ch16-back" href="#ch16"><sup>[16]</sup></a>,成为供皇帝随时征召咨询的官员。不久,东方朔便因为擅长射覆晋升为常侍郎,得侍天子身边。其人聪明伶俐,滑稽诙谐,经常直言讽谏,天子爱他能言善辩,幽默风趣,也不怪罪。

裴喜见众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敌意甚重,显是对他非议李广不满,便干脆冷笑道:“大伙儿不是想听飞将军的故事么?屯长君也别拣好的说,何不讲讲李将军是如何促狭斩杀霸陵尉<a id="ch13-back" href="#ch13"><sup>[13]</sup></a>的,正好可以比照韩安国大夫‘死灰复燃’的故事。”

新戍卒们均是头一次听说霸陵尉之事,好奇心大起,一齐朝任文望去。

任文只是瞪视着裴喜,沉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裴喜道:“臣<a id="ch14-back" href="#ch14"><sup>[14]</sup></a>河内温县公乘裴喜。”

汉初承袭了秦代的赐爵制度,以军功论赏爵位。爵位分为二十级,从一级到二十级分别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列侯。有爵者可以为官,可以得到田宅,可以用来赎罪或赎奴隶,有许多特权和利益,爵位越高,利益越大,十九级关内侯和二十级列侯大体可相当于三公。汉高帝刘邦死后,其皇后吕雉把持朝政,为笼络人心,发布了一个大规模的赐爵诏令,将二十等爵位分为官爵和民爵,以八级公乘为界,八级以上为官爵,以下为民爵。这样,就等于取消了以军功赐爵的基本条件,之后凡有皇帝即位、立后、立太子等所谓大事时,朝廷均赐天下民爵,以示普天同庆,因而汉家男子几乎人人都有爵位。但普通百姓最高爵位不能过公乘,汉初刘氏冠风行民间,刘邦特下诏令:“非公乘以上,不得冠刘氏冠。”即有公乘以上爵位的男子才有资格戴刘氏冠。这裴喜不过二十岁出头,竟已有八级公大夫的爵位,这可是民爵的最高爵,按律令可以免除其个人徭役,完全不必来边关苦寒之地戍边。

任文闻言很是惊奇,问道:“你年纪轻轻,竟已是公乘?”裴喜道:“嗯。屯长君,大伙儿可都等着听飞将军怒杀霸陵尉的故事呢。君如此吞吞吐吐,不如由臣来代劳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