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第2 / 2页)
如今斯人已逝,但陈老先生的精神财富却可以永远留存,继续在我们这一代及后世人的心中激起涟漪。
能够翻译《悠悠馆密案》,我深感荣幸。有感于陈老先生的眼界和胸怀,希望自己也能为促进两国文化相互交流尽绵薄之力。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以厘清历史史实,仍不免有讹误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刘小霞
《玉岭的叹息》和《孔雀之道》同为第2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玉岭的叹息》讲述了中日战争时期滞留在北京研究美术的入江,因偶然看到玉岭磨崖佛的慕本,而前往玉岭考察,在那里他爱上了一名当地女子。二十五年后,他再次前往玉岭,此次拜访是否能够揭开当年心中的谜团?而《孔雀之道》则讲述了英日混血儿罗丝由英国返回日本任教,意外发现双亲之间有一段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在父亲与母亲,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两难抉择中,她将何去何从?关于这两部获奖作品,还有一段很有趣的传闻。据说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同时获奖,是因为当时的评委们认为两个作品各有优点,一时间争论不下,于是最终只好将奖项同时授予两部作品。
大历史下的悠悠馆
本书《悠悠馆密案》的背景设定是日俄战争前夕。当时,俄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大举进入东三省地区,并与清政府约定,待战乱平定之后就撤兵。但后来俄国违约,赖在东北三省不肯走,企图与清政府签订密约,使得侵占行为合法化。与此同时,日本与英国结盟之后,对俄国的外交政策日趋强硬。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联名向当时的日本首相上书称俄国人的目的是先占领东北,再进军朝鲜,最后将矛头指向日本。此外,日方对东三省也是垂涎已久,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肥肉落入他国手中。因此他们提出主战论,日本国内的舆论也认为对俄作战势在必行,两者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
当时,俄国对对日宣战尚缺乏万无一失的筹备,而日方必须借此机会抢得主动权。于是,软弱的清政府如何抉择就成了这场角逐战的关键。为了在角逐战中占据有利地位,俄国必须与清政府签订新的撤兵协议,以消灭日方的引战野心,而日方则派出间谍潜入中国,意图通过贿赂清政府相关官员,阻止撤兵协定的达成。
在这次贿赂中,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案——拓本行家文保泰被发现尸陈悠悠馆。一时间,清政府的高级官员、俄国或日本的间谍、新兴的革命派人士……都被牵扯其中。而紧接着又出现的杀人案和失踪案,使得整个悠悠馆笼罩在一片阴郁之中。
在这个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历史分岔口上,这些大人物或小角色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的谜团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十分强大,用于解谜的篇幅也不多,但却十分详尽地描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些历史事实,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特色。因此,《悠悠馆密案》既可以作为推理作品来阅读,亦也作为历史作品来欣赏。
小结
2015年,陈舜臣在日本神户去世,享年90岁。
虽然日本很早就有“中国历史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但是大部分仅仅以中国文化为素材,内容上更多描述的是日本文化日本的思想。然而陈舜臣的中国历史小说却并非如此。可以说他在促进日本人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认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