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秋日(第3 / 4页)
策太郎回想起上次回国前,他到文家辞行。当时,房子才刚开始打地基。在工地现场,文保泰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他的计划:“在后院,还要另建一栋房子,专门用来取拓本……”
文保泰并非以取拓本为生,将房子取名为悠悠馆也算是恰如其分。
从表面看,文保泰热心于书画古董,还有着高超的取拓本技术,似乎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人类社会都有其内部隐秘的一面,尤其是大清国,光从表面看,你是永远无法摸清它的真相。”那须启吾摆出老前辈的架子说。对策太郎而言,那须确实是前辈。在策太郎之前,他也曾就读于日本外国语学校。
“照这么说……”策太郎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这时,他想起了两年前回国时的事:当时,文保泰买下了自家旁边的土地,打算建新房子。当时以为,他出于素封之家,估计继承了不少遗产,能有钱买地建房,也不足为奇。
那须启吾听到策太郎嘟嘟囔囔,就问道:“怎么啦?你说什么?”
当时,策太郎尚不谙人情世故,只是很单纯地喜欢向文保泰请教一些问题。有一次,他提到,拓本工具长期以来墨守成规,为什么不下功夫钻研新技术,比如说考虑使用一些西洋材料。
听了策太郎的想法后,文保泰频频点头,大加赞赏:“嗯,你的建议很好,值得考虑。”
从那以后,文保泰就很中意策太郎。“我一向不收徒弟,可偏偏愿意教你。即便你将来把技术带回了日本,我也愿意收你这个徒弟。”
真是出乎意料,策太郎竟然被这位取拓本的名家赏识,还对他特别关照。
自此,策太郎便经常出入于文保泰家,还慢慢学会了取拓本。回国后,策太郎曾为父亲表演了一番,他父亲看得兴致勃勃,连连夸奖道:“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去北京。”
“没什么,我只是想起,前年从北京回国时,文保泰正在盖房子,估计现在已经盖好了吧。”
“嗯,盖好了,还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作‘悠悠馆’。”
“悠悠馆?”
“对,取名悠悠,乃表示悠然自得之意。”
“这样的话,悠悠馆是他取拓本的地方了?”
言归正传。当那须提到文保泰,策太郎侧首沉思道:“文保泰不是和政治没有关系吗?”
“谁说没关系?他可和政治红人们密切着呢!你只是不太了解。”
于是,那须启吾便向策太郎详细说明了文保泰与清朝政界人物的关系。据说,文保泰非常了解中国政界的动向,人们称他为清政府的“政界之窗”。
清政府腐败无能、贿赂成风,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那些顶层的高官们还不敢公开、露骨地受贿,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了代办行贿受贿的掮客。比如说,甲有求于袁世凯,乙有求于荣禄。行贿前,他们各自与该掮客商谈,这个掮客按照所求之事的性质,分别指出甲和乙各自应拿出多少钱,然后他们便按照指示进行交易。文保泰就类似这种掮客。日本若想了解清朝的政治内幕,找准掮客花钱贿赂就行。
“哎!我真是一点儿都没发觉。”听完那须启吾的说明,策太郎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