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逸闻趣谈几则(第3 / 4页)
金城公主和亲后,唐朝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先是唐中宗皇后韦氏后毒死丈夫李显,随即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氏,拥立李旦为唐睿宗。接着太平公主擅权,李旦禅位给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杀死太平公主,正式执掌大权。在这前后,唐朝与吐蕃边境战争不断,吐蕃以九曲为跳板,不断侵扰唐边,对河西走廊地区、西域及剑南地区均构成了严重威胁。
王昌龄提议说:“我们三人各擅诗名,谁也不服谁。今天我们可看这些乐人唱谁的诗最多,谁便为优者,如何?”王之涣和高适都表示同意。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日强,取得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吐蕃虽然在军事上与唐军互有胜负,但在国力上无法与唐朝匹敌。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吐蕃派遣使者向唐朝请和。唐朝和吐蕃两国遂修旧好。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蕃双方派使会盟,并在赤岭(今青海湟源日月山)树碑定界,刻盟文于碑上。唐蕃会盟碑至今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
10.哥舒夜带刀
等了一阵子,那最当红的歌妓轻展歌喉,声如黄莺,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正是王之焕的《凉州词》。
困扰武则天一朝的吐蕃和突厥问题到她儿子手中也未能解决。
王之涣成名已久,没想到居然会处在下风,心中很不是滋味,便说:“这三位只是普通歌妓,唱的都是下里巴人。”指着最后那名最年轻最美貌的歌妓道:“应该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我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
景龙四年(710年)春,唐高宗李显选中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奴奴,封为金城公主,出嫁墀都松赞(松赞干布曾孙)的儿子墀德祖赞,来承担昔日文成公主的使命。李守礼即李贤第二子,其人庸鄙无才,但每次天要下雨,他都能准确预言,无不灵验。当时诸王都传说他会方术,后来李隆基当上皇帝,十分好奇,问李守礼原因。李守礼回答说:“我曾经被关在宫中十几年,屡遭杖打,长年累月下来,背瘢很厚。每次天要下雨时,背就会感到沉闷;如果天晴,就会觉得轻爽,不过以此而预知天气罢了。”
三城初建时,既没有设计壅门(悬门),也没有装备曲敌、战格(均为守城防御的器械)。有人很是不解,问道:“此边城御贼之所,不为守备,何也?”张仁亶回答道:“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寇若至此,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新唐书·张仁愿传》)直到后来常元楷担任朔方军总管时,才开始修筑三城壅门。
王翰神气轩昂、气度不凡,其人狂放自傲、家资富饶均为历史真事。他步入仕途后,曾以驾部员外郎的身份往西北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正是在这次行程中,他写下千古名篇《凉州词》:
三受降城修成意义极为重大,不但向北拓地三百余里,截断了突厥南进之路,即所谓拒敌于国门之外,而且减戌兵数万人,每年节省了大量军费,从此突厥不复敢渡河畋牧,朔方无复寇掠。
2.王翰狂放傲物
受降城不仅在当时发挥了作用,后世也是受益非浅。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绛曾说:“受降城,张仁愿所筑,当碛口,据虏要冲,美水草,守边之利地。”(《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九》)
第三名歌妓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居然又是王昌龄的绝句,王昌龄得意地又给自己添了一道。
当时墀德祖赞只有十四岁,金城公主大概也是这个年纪,她沿当年文成公主入蕃路线西行。吐蕃派专人为金城公主凿石通车,修筑“迎公主之道”。金城公主抵达吐蕃后,赞普赤德祖赞与其举行了盛大的完婚典礼。
第二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正是高适的绝句。高适也笑着为自己往墙上画了一道。
但吐蕃和亲的政治目的十分明显,只是为了借助大唐声威来平息国内局势。金城公主出嫁后,吐蕃阴谋不断,又派人贿赂鄯州都督杨矩,要求以河西九曲之地(今青海化隆)为金城公主汤沐邑(意指收取赋税以自奉的封地),相当于索取河西九曲之地作为公主陪嫁。杨矩利欲熏心,一口答应了下来,上书为吐蕃请许。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朝事均在韦氏和武三思的掌握中,竟然同意了杨矩的请求。“九曲者,水甘草良,宜畜牧”。吐蕃得了这块好地方后,立即迫不及待地筑洪济、大漠门等城坚守,其实就是作为日后侵唐的跳板。
话音刚落,第一名歌妓便打着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正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王昌龄很是高兴,起身在墙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线。
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现藏有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
张仁亶生平极其厌恶突厥人反复无常、不守信义,每每有突厥人来投降时,他就命人作一篇辱骂突厥可汗默啜的檄文,然后将檄文用针凿在投降者的的腹部和背部,再染上墨,用火烤干。投降者备受苦楚,日夜呻吟不止。完成这一切后,张仁亶再将他送还默啜,当众宣读檄文。默啜怒不可遏,将投降者剁成肉酱,扔进火中烧掉。如此几次后,再也没有突厥人敢来朔方道归顺。
王之涣事迹不见于两唐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士李根源公布了所收藏的王之涣墓志,人们才对这位才气纵横的诗人的生平有了更多了解。王之涣共有两子,长子王英为第一任妻子(其名不见于王之涣墓志)所生,次子王羽为第二任妻子李氏(李涤第三女,死后未能与王之涣合葬,其名也不见于王之涣墓志,但其个人墓志铭收于王维之弟王缙所撰《千唐志斋藏志》中)。
张仁亶后升任宰相,封韩国公。每每他去前线督军备边时,唐中宗总是亲自赋诗饯行,赏赐无数。
三人不觉开心大笑起来。一旁诸伶见他们大笑,忙过来询问究竟,得知三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王之涣等人,欣喜异常,立即拜请他们入席。旗亭画壁,遂成典故。元代时还有人将这则典故编排为杂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