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并刀如水(第2 / 18页)
王翰道:“好,先散了吧。羽仙,我送你回去。”王羽仙却不愿意就此回家,道:“我订了一把剪刀,想去辛渐家看看做好了没有。”回到太原,她自是不能像在蒲州那样与王翰公然亲近。五人的双亲中,她最喜欢辛渐的母亲贺大娘<a id="ch15-back" href="#ch15"><sup>(15)</sup></a>,两人很是谈得来。况且大风堂位于西城外悬瓮善下,距离晋祠不远,堂边就是晋水,风景秀丽。
辛渐笑道:“住在我家都没问题,就怕你嫌打铁声吵。”王羽仙:“嗯,叮叮铛铛也蛮有趣的。”王翰道:“也好,那我先陪你去辛渐家。之涣,你到羽仙家打探一下,摸清楚情况,再来辛渐家找我们。”王之涣道:“这事包在我身上。不过我想先去海翁家吃一碗豆腐花,再配上莜面栲栳,那味道,啧,啧……。”
辛渐道:“呀,之涣不说起来还好,一说还真是嘴馋得紧。都一年多没有吃过了,真想念啊。”王羽仙道:“我也要去。”李蒙摇头道:“一碗豆腐花就馋成那样,说你们什么才好。你们要去自己去,我得赶紧回家。”一夹马肚,“得得”先走了。
自赵州大溃败后,燕南诸城,十不存一,河朔之地,人怀两端。契丹军已深入河北腹地,占据多座城池。河东紧贴河北,亦不断有契丹彪骑入境,烧杀抢掠,局势十分紧张,太原为此已经多次戒严。
太原因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繁茂,经济富庶,手工业尤为发达,不但是朝廷铸造货币的中心,而且出产天下最好的铁制兵器,尤其是大风堂打造的百炼钢刀剑刀口犀利,钢水分明,锋利无比,盛誉全国。然而自朝廷与契丹交战以来,太原城中人烟稠密、商旅若织的景象逐渐消失不见了,代之以市井萧条,如遭劫掠。大街上行人稀疏,一派清淡,尽是巡逻的兵士,全副武装,遇到陌生面孔会立即拦下严厉盘问,对方稍微迟疑答不上来,便会被当作契丹奸细捆送并州州府严刑拷问。就连王翰、狄郊等人自蒲州归来,入城时也大费了一番周折。
倒不是所有人都受到了怀疑,被拦住的只有辛渐一人而已——他眉骨凸显,眼窝深陷,一张国字脸有棱有角,确实跟辽东那些叛乱的契丹人很有几分相似,守卫城门的兵士又是新从其他州调来,不认得他是城中著名铁匠大风堂堂主辛武之子,一望之下,立即上前拦住。
辛渐猜到是自己长相的缘故,他这一路下来,没有少被官兵盘问,当即冷冷道:“怎么,你们官逼民反不算,还是预备抓光杀尽天下所有契丹人么?”领头校尉见他出言不逊,腰间又有兵刃,喝一声道:“拿下了!”兵士便一起围了上来。
李蒙忙道:“先别动手!这位将军,你一定新来的,不认识我们,我们几个都是本地人,不过是去外面玩了一阵,刚好今日回家。”校尉道:“本地人就不是契丹细作么?长史特别下令,最需要留意就是你们这些本地人。”
这位王孝杰也是个传奇人物,年少时就以军功入仕,唐高宗仪凤三年率军西讨吐蕃时,与主帅刘审礼同时成为吐蕃军俘虏。二人被押到吐蕃都城逻娑<a id="ch10-back" href="#ch10"><sup>(10)</sup></a>后,待遇大不相同:刘审礼被剃光头发,沦为最卑贱的奴隶,从事各种苦役,直至悲惨地死去;王孝杰则一跃成为赞普墀都松赞的座上客,备受礼遇,后来更是被放还中原,原因只因为其相貌酷似墀都松赞的父亲。武则天称帝后,王孝杰因在蕃日久,熟悉其情,出任武周军统率讨击吐蕃,收复被之前被吐蕃军占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以军功出将入相,显赫一时。然而就去年与吐蕃素罗汗山一战中,王孝杰再次大败,差点又当了俘虏,武则天盛怒之下,将其免官,削为平民。
可惜急于戴罪立功的王孝杰也未能给武攸宜带来好运,他率领十八万军队为前锋,在东峡石谷<a id="ch11-back" href="#ch11"><sup>(11)</sup></a>与契丹军遭遇,正布方阵对敌时,后军总管苏宏晖畏敌而逃,武周军阵势松动,契丹军趁机出击,官兵大败,王孝杰逃跑时坠崖而死,兵士被杀或奔践相踏,死亡殆尽,十八万军队全军覆灭。
武攸宜军听闻败讯后,军中震恐,不敢前进。主帅武攸宜更是心摧魂死,又听说契丹军大举南下,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打算弃幽州逃走,幸为总管府参谋陈子昂阻止,但从此再也不敢进击,只是闭城紧守。
陈子昂出身蜀中豪族,二十四岁中进士,才华横溢,风骨峥嵘,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屡献奇计,不被武攸宜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空怀抱国为民之心,悲愤之极,他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众人闻言很是不悦,大伙儿这次在蒲州受了不少委屈,被迫滞留日久,连牢饭都吃过了,想不到回到家门前还要受气。王翰冷冷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就将我们所有人都抓起来,带去州府交给张长史吧,看看他怎么说。”校尉居然也不吃他这一套,道:“好,来人……”
晋阳县尉富嘉谟正率大批吏卒、差役出城捕盗,忙上前拦住道:“这几位都是城中名门公子,不会是契丹细作。这二位和这位小娘子都姓王,这位姓李,这位姓狄。”
校尉一听都是大姓,料来是名门之后,又指着辛渐道:“那他呢?”富嘉谟笑道:“他叫辛渐,是大风堂辛堂主独子。你们佩戴的兵器大概也是他家打造的。”校尉这才释怀,道:“抱歉了,大敌当前……”王翰哼了一声,也不理睬,昂首进城去了。
太原城有外城、子城,城内又分作一个一个独立的坊区,坊区四周围以坊墙,表面上跟京师长安和洛阳的坊区类似,其实功效大不相同——长安、洛阳城中坊区封闭是为了便于治安管理,而太原则是以重重关栏封锁外力,缓解穿堂风的威力,因河东地处西北,四季有风,太原又是“两山夹一川”的地形,常年刮着北风。城中街道也大多是丁字街,北街和南街从来不像京师那样南北对齐对称,而是错开一定距离,如此才好藏风聚气,遏制北风长驱直下。
辛渐等人一进城就感受到了冷清的局面。王之涣叹息道:“想不到数千里之外一个不足几万人口的小小契丹部落,竟然也能令堂堂北都萧条如此。”王翰冷笑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徒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辈纷纷秉政,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李蒙忙道:“这话回头再说。大伙儿都累了,先各自回家报个信,好好歇上几天。”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是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筑的黄金台。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悲壮苍凉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后世传诵名作。
武则天连接败报后,还意识不到前方战事失利是由于统帅不习军事,一心妄想诸武立下不世军功,一面派使者到前线追斩苏宏晖,一面派侄子河内王武懿宗统军二十万增援武攸宜。武懿宗仪形短小,容貌粗鄙丑陋,性情怯懦,刚到赵州<a id="ch12-back" href="#ch12"><sup>(12)</sup></a>就听说契丹大将何阿小正率游骑南下,城内又有人暗中散发大量妖书——即宣传小册子,内容无非是思慕李唐,痛斥武周,号召天下人来起来反抗女主,迎庐陵王为新皇帝——他猜已经有契丹细作混入赵州城中,担心内外受敌,立即下令大军南撤,一口气逃至相州才停下。一路丢盔弃甲,委弃军资,不计其数,这就是著名的赵州大溃败。契丹大将何阿小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赵州,大肆屠城。朝中左司郎中张元一做诗嘲讽武懿宗未见敌即狼狈逃窜的丑态道:
长弓度短箭,蜀马临高蹁<a id="ch13-back" href="#ch13"><sup>(13)</sup></a>。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
武则天见诗后居然问道:“懿宗没有马骑吗?”张元一道:“骑猪,就是说夹豕<a id="ch14-back" href="#ch14"><sup>(14)</sup></a>。”武则天闻言居然大笑,也不处罚临阵脱逃的武懿宗。
至此,女皇前后所派出的平乱大军多达百万,人数是契丹军的十余倍不止,却屡战屡败。武则天再无兵可调,无计可施,只好召集佛教僧人参与解决国家大事,敕令名僧法藏在洛阳依经教遏寇虐。法藏于是沐浴更衣,建立道场,设置十一面观音像,行道作法,预备将武周军队变成所向披靡的神王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