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来客(第2 / 11页)
待贺望东离开,署丞李宜有些讪讪道:“有些文书尚需大使签署,虽官署就在旁边,但恐大使劳累,已将文书搬至本馆的公文室,还请大使移步。”
多治比当官多年,自然理解李宜想要尽快完成工作的心情,于是起身道:“好,这就走吧。”他的屋子北侧自带一个封闭的小庭院,院中树木稀少,有几块大石头,再往后是一堵相当高的石墙,南侧则是通往外边的走廊。
“虽说用不了多久,毕竟有行李在,谨慎起见,还是把门锁上吧。”曹茂这样想着,便吩咐管杂役的小吏锁好房门。
贺望东在押使对面坐下。和日本一样,当时所谓的“坐”,并非像今日这般坐在凳子上,而是在地板上铺上垫子,并膝跪坐。
贺望东看到了垫子上的纸,于是从怀中掏出一件形似半圆的东西来。这东西闪闪发光,想必是黄金制品。他把这东西放在押使铺开的纸上,和纸上的黑色部分拼在一起,二者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
这就是“符验”。皇室将纸交给多治比县守时曾说:“将一个黄金圆盘弄成两半,一半用墨描在纸上,若有人拿着另一半实物来,且与纸上的半圆能契合上,那人就是贺望东。”
“能合上吧?”贺望东道。
那天,朝廷派来的人说:“日本来的大使不日就到长安,让你带上信物去四方馆见他。”
朝廷收到消息,安排接见事宜、加强戒备等自不用说,同时也派人给贺望东报了信。贺望东听说日本的使节将来长安,还指名道姓地要见自己,表面漫不经心,心里到底有些按捺不住。押使一进长安,他就跑来四方馆求见了。
“我这就去见他。”押使说着正要起身。
李宜听了曹茂的翻译,说道:“不,把他叫到这里来,岂有劳押使大驾前去见他的道理。虽说是弘文馆的学生,毕竟身无官职,一国使节之首前去见他,实在不妥。”
到底是混官场的,思虑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李宜派了个小吏去通传,并将那年轻人领了进来。
“信物?那是什么?”
“那就不知道了。”
贺望东思索了半晌,全身上下和日本有关系的东西,就只剩这个“金半圆”。这东西自他记事起就随身带着。
“不错。这个就交给你了。”多治比说着,把小箱子推到贺望东面前。
贺望东将金制的半圆揣进怀里,拿出一张纸条交给押使:“我来这里已经五六年了。我是日本人,不过取了个中国名字。您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派人来找我。这是我的住址。”尽管多年未见本国人,但贺望东并不啰唆,办完事便带着小箱子告辞了。
二
按照押使的吩咐,给大唐的贡品及其他行李都放进了四方馆的仓库中,而日常用品则搬进了屋子里。从难波出发的时候,皇室将一个三十厘米见方的小箱子交给押使,让他到了长安后交给一个叫贺望东的年轻人。小箱子不重,但封得严严实实的,不知装的是什么。押使将这小箱子和日常用品一同拿到了屋子里。因为是皇室交代的事情,多治比无时无刻不挂在心上,现在贺望东就在外面,把东西交给他,自己也完成了一项任务。
押使从信匣里取出一张纸,上头画着一个直径约五厘米的黑色半圆,切口处呈锯齿状。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在小吏的陪同下走进屋里。
“修文馆学生贺望东见过押使大人。”年轻人用日语自我介绍道。他皮肤白皙、五官端正,脸上带着笑容,看起来生活十分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