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D坂杀人事件 > D坂杀人事件

D坂杀人事件(第4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奇怪的声音?”

店门外传来剎车声,紧接着另一行人蜂拥而入,他们是接到警方紧急通知而赶来的法院相关人士、K警署署长,另外还有被称为名侦探的小林刑警等——当然这些都是我事后才得知的。我有一位朋友是司法记者,他与负责这起事件的小林刑警有私交,我是通过他才知道许多相关内幕消息的——先抵达现场的司法主任向这群人简要说明了一下情况,于是我们也只好把刚才的证言重复了一遍。

过去曾发生一起汽车犯罪案。在法庭上,一名宣示所言句句属实的证人声称当时路面完全干燥而且尘土飞扬,另一名证人却信誓旦旦才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堪;一个说汽车当时是缓缓行驶,另一个却说从没看过如此快速奔驰的汽车。另外,前者说这条道路当时只有两三人,后者则陈述当时有许多行人在场,男女老少都有。这两名证人都是值得尊敬的绅士,而且扭曲事实作伪证对他们没有半点儿好处。

之后,邻居似乎说好了派代表去找旧书店老板。

等我读完之后,明智又翻起书页,说:

就在警方简洁的讯问间,附近居民和爱凑热闹的路人已经把书店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中住在另一边隔壁的足袋<sup><a id="fhzs12" href="#zhushi12">【12】</a></sup>店老板娘也证实了钟表行老板的说法,在命案发生时,她也没听到任何不寻常的声响。

之后,尽管警方的秘密会议结束了,我们仍旧被禁止进入里间,只能待在无窗前的榻榻米上,透过缝隙不时窥看里间的情形。由于我们是案件的第一发现者,而且警方还没有采集明智的指纹,因此勉强被允许留在搜查现场。或许,我们是遭到变相拘留这样的说法更恰当吧!不过,小林刑警的调查空间可就大多了,他时而在里间,时而又到外间,对于被禁在一隅的我们而言,实在难以得知他的搜查进度。这段期间,检察官一直在里间坐镇,幸亏刑警们不时进进出出向他报告搜查线索,我们才得以窥听到一些情况。而检察官也根据刑警们的汇报,开始着手整理调查报告。

“那么,关于指纹你要怎么解释?”

小林刑警面向检察官简洁地说道。接着他脱下尸体的衣物,此时,他们以搜查不公开为由将我们赶到外间店面。因此,我并不清楚小林刑警究竟在尸体上有什么重大发现。不过,我估计是与死者身上的伤痕,也就是流传在咖啡厅女招待之间的那件事有关吧!

“你以为我在事件发生之后完全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也进行了种种调查,经常在D坂附近耗上一整天。尤其是旧书店,我不知拜访了几次,几乎天天缠着旧书店的老板——我向他坦诚我和他的妻子是旧相识,没想到这成了我深入调查的契机——如同你通过记者朋友得知警方目前的调查进度一样,通过旧书店老板,我也获知了不少这方面的线索。我很快就知道指纹的事情,也觉得太过反常,于是做进一步的调查。哈哈哈……没想到竟得到一个既意外又可笑的结果,灯熄灭不过是因为灯泡里的钨丝断了,而非有人刻意关掉电灯。而原本以为是我切换开关而打开的吊灯,其实是当时慌乱之际不小心摇晃到灯泡,使得藕断丝连的钨丝又接回去,于是灯泡再次亮了起来。开关上只留下我的指纹,这就确定无疑了。当天晚上,你说通过无窗的缝隙看到光线。由此可知,钨丝断掉是在那之后。老电灯泡突然熄灭是稀松平常的事。接下来关于犯人衣服的颜色嘛,与其由我来说明……”

“这处指印的特征并不特别明显。目前我们可以确定凶手是用右手把死者掐死的,除此之外没有找到其他线索。”

“这是实际发生过的事,接下来你读一读《证人的记忆》这一章。在这章的内容里,有一段关于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正好也有与衣物颜色相关的情节。或许你觉得有点儿不耐烦,但还是请你耐着性子看一下吧!”

“这类声音,我倒是没有听到。”

这段则记载了以下的事情:

“这还用问吗?就是女人被害时的叫喊声啊,或搏斗的声音等等……”

(前略)在此略举一例。前年(本书出版日期为一九一一年)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场由法律学者、心理学者、物理学者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此次聚会的学者个个都是以严谨著称的学术界专家,一场可媲美嘉年华的会议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当学术研讨会气氛正浓时,大门猛然被撞开,一名身穿五色服装的小丑疯狂飞奔而入。仔细一看,他的后方有一名黑人正拿着手枪追赶过来。他们在大厅正中央停下,彼此以恐吓的方式互相谩骂。不久,小丑猝然“啪哒”一声倒在地上,黑人趁机跳到他身上,接着手枪“砰”的一声,发出巨响。接下来两人一溜烟似的迅速离开现场,整件事发生过程不到十秒。不用说,在场众人感到极度震惊。除了会议主席外,没有人知道,黑人和小丑的肢体语言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也没有人知道事发现场安排了人拍照片。接着,主席告诉现场所有的人,目击者未来可能需要在法庭上作证,于是不着痕迹地建议大家将事情始末如实记录下来。(中略,接下来的内容说明众人的记录有多处错误,并以百分比显示出来。)正确记录黑人头上没有戴任何东西的,在四十人当中仅有四个人,其他有的认为黑人戴着高帽子,也有人认为戴着丝质绅士帽,可说是答案百出。关于所穿衣物有的说是红色,也有人说是褐色;有人说是条纹花色,也有人说是咖啡色花纹,其他尚有各种不同色系。但实际上黑人当时所穿的不过是白长裤配黑上衣,并系上一条过大的红领带罢了。(后略)

他说到此,突然转身在后面的书堆中翻翻找找,挖出一本老旧的外文书。

一名身穿黑色羊驼毛<sup><a id="fhzs13" href="#zhushi13">【13】</a></sup>上衣、白色长裤,仿佛公司基层员工的男子突然高声说道,并迅速把门关上,他就是小林刑警。驱散看热闹的人群后,他立刻着手展开调查。他的行动可谓旁若无人,丝毫不将检察官或署长放在眼里,自始至终单独行动,其他人都成了观赏他敏捷行动的现场观众。他先验尸,对死者脖子周围的检查尤为仔细。

“你读过这本书吗?闵斯特伯格<sup><a id="fhzs22" href="#zhushi22">【22】</a></sup>的《心理学与犯罪》,请读一下‘错觉’这一章开头的前十行吧!”

“关上店门吧!”

听到他掷地有声的反驳后,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推理中的漏洞,于是便顺从他的要求,自他手中接过这本书读了起来。书中内容大致如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