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的方向(第3 / 12页)
这时候,恰巧凶嫌“山本”的肖像画已经绘制完成,承办人员把那张素描拿过来。
“噢,这家伙长得还蛮英俊的嘛。”课长说道,“可惜,长相没什么特征。”
“是啊。我是依照红月酒吧的老板娘和小姐的描述制作的,只是面貌没有显著特征,绘制起来很费工夫。有的同事说弄得不像呢。”承办人员说道。
“可是,被扮成病人的濑沼律师又在哪里下车呢?”
“名古屋。人多容易蒙混过去。”
“不过,抬着担架……”
“你还搞不清楚呀。怎么可能让他躺在担架上呢?一来麻醉药效已经退去,二来两个壮汉即可强行把他架走,只要逃得出东京站就没事了。濑沼律师在这种胁迫下,大概也不敢吭声。”
“这么说,用不着的担架,应该还留在火车上吧。”
项目小组由此判断,绑走濑沼律师的这伙歹徒,背后的成员为数不少,光是在火车上同行的人就有二十三四人。他们佯装是外地来的旅行团,把律师迷晕扮成病人,避开一般检票口,抬着担架改走小型行李搬运处,显然是早有预谋,又算准那里是警戒的死角。
项目小组询问各车站,四月二十八日的南下“西海号”列车上,持有岐阜站车票的乘客,中途有多少人下车,每站的答复稍有差异:
静冈站三人、滨松站二人、丰桥站四人、刈谷站三人、名古屋站五人。总共有十七个人,尚差几名。不过,中途下车的乘客不收票,仅凭站务员的记忆,难免有所误差。
有关这个误差,专案小组得出两个结论:
1 那个团体果真有二十三四名成员吗?列车长自信地说有二十几个,实际人数还是不确定。
“嗯,可以去查看一下。不过,还不至于到终点站的佐世保。”
课长的这番推测,在两天以后被证实了。有民众通报警方,有一副裹着布的担架被丢弃在真鹤的海边。这种担架随处都买得到,项目小组决定从制造商方面着手调查。
项目小组没想到案情牵涉如此广泛,非常惊讶,便火速派了三名刑警前往名古屋。
“律师调查的是什么案子?是走私还是贩毒?”
“不,濑沼律师主要是担任公司的法律顾问,这个有待查明。会不会是处理某公司遭恶意掏空的案子?”
2 假定那个团体真有二十三四个人,除了这十七名(虽然不是很确切)以外,其他人又在哪一站下车?
假设是2的话,最有可能的下车处就是名古屋站。因为在这一站下车的人很多,相当混乱,很容易脱身。回报的消息说名古屋站有五人下车,其实下车的人数应该更多。
“在名古屋站之前,有静冈、滨松、丰桥、刈谷,他们倒是可以在这几站下车。”搜查一课课长刚好来到项目小组,看着表格上的资料,表情严肃地说道。
“看来他们是分批下车的。因为这么一来抵达终点站以后,比较不会引来注意。”项目小组的主任说道。
“不,不是这个因素。”课长反驳道,“那些人这样做是为了返回东京。他们已事先拿下臂章,或许同时在名古屋站下车,但很可能在离东京最近的那一站下车。尽管分批下车,在小站仍会引起注意,所以早已预做准备,真是心思缜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