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第2 / 7页)
而这本小说正是描写发生在那栋“馆”中的离奇连环杀人案件。
内容的确十分有趣,但是相对于内容,我却对故事中某个登场人物的名字产生了强烈的反应,甚至比看到让自己感觉“似曾相识”的推理作家照片的反应更为强烈。
中村青司。
从遥远的回忆中传来某种“疼痛感”。
莫非,很久以前我曾经见过这个人?
我跟这个人在某处见过面……地点是在哪里?我们又为什么会见面?
我翻到书的版权页确认了一下。
上面写着“昭和六十三年九月五日初版发行”。昭和六十三年就是一九八八年,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十七年前出版的。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少年侦探团》、《怪盗亚森·罗宾》之类的作品,但是在某个时期之后,就完全不碰这类书了。与其说是“慢慢地不看了”,不如说是因为太喜欢,反而不想看了。
因此,我读过的推理小说非常有限,对于“鹿谷门实”这个名字当然也没有任何感觉。要不是在这天碰上了一连串的偶然,说不定我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书名中“迷宫馆”这个词。
我一方面觉得这个词很有趣,另一方面,这个词使我怀念起远离自己很久的推理小说。又或许是在那一瞬间,我已经不自觉地对这三个字产生了某种反应,翻出了尘封在心底的关于“惊吓馆”的回忆。
总之,我默默地从书架上抽出那本书拿在手上,然后——
我想都没想,就拿着它去柜台结账。
看似老板的黑衣老人,无论是结账的时候,还是我走出店外的时候,一直都把脸藏在连衣帽里。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请多保重。”
3
那天,一回到独自居住的房间,我便立刻读起了《迷宫馆事件》。
根据书附带的“后记”所述,这本书虽然是以小说的形式发表,却是从实际发生的案例改编而来。故事的舞台“迷宫馆”是一栋宛如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城堡那样、建造了地下迷宫的奇妙建筑,就坐落于京都的丹后半岛上。
我看了一眼因被触摸过太多次而有点脏的褪色封面后,又翻到背面一看,不由得“咦”了一声。
封底除了有“内容简介”之外,还印有标着“作者近照”四个字的作家照片。看到照片的瞬间,我不禁有些惊讶。
那是一张瘦骨嶙峋的浅黑色面孔,有着一对眼神锐利、眼窝深陷的双眼以及不太高兴似的抿得紧紧的双唇。
这个人是——
啊!说不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