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1 / 2页)
事情既然已经说开,后面的交流就轻松畅快起来。“沙皮”送来的西瓜,我也没有推搡,直接用刀破开分给了值班的同事,剩下的一半,我和“沙皮”一起享用。我和“沙皮”你一言我一句地聊了近两个小时,最后以“沙皮”的一句“哥,以后有事给我打电话”,结束了这次会面。
他这么一说,我才对上号,我笑嘻嘻地看着他:“怎么?放出来了?”
按照交友之道,“沙皮”的移动号码被我存在了手机通讯录中。
少年摘下棒球帽,露出圆润的光头,他自我介绍道:“哥,我是沙皮。”
2011年8月15日晚上9点,我们队辖区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杀人案,根据视频追踪,嫌疑人跑进了一个叫“湖滨巷”的城中村内。我们在村子周围蹲守了三天,仍没有见嫌疑人的下落。这时专案组推断,嫌疑人极有可能就是“湖滨巷”人,下一步需要秘密地摸排,侧面打听消息。
我嘴角一咧没有说话。
“沙皮”把西瓜放稳,抽出一根烟卷给我点上,他有些忸怩地说道:“当年我宣判的时候,在法庭上说你对我刑讯逼供,这事你还记得吧?”
“沙皮”见我的脸上没有了刚才的和颜悦色,慌忙解释说:“哥,当年是我错了,我们号房里的那几个兔崽子让我这么说的,我真不是诚心的,他们说这样可以判得轻一点,所以我就……”
“你这是?”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算了,过去的就过去了。”我摆摆手,打断了他。
2011年7月,我上班的第三个年头,当天我正坐在值班室内吹着空调,刑警队的大门被缓缓地推开,一个拎着水果的少年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抬头瞧了一眼,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就在大家都在“八仙过海”之时,我突然想起了“沙皮”,因为他的家就在“湖滨巷”。我本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他的电话,在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我对他说出了此次找他的目的。
“哥,我是专门给你赔不是的。”“沙皮”把一个硕大的西瓜放在了值班室的桌面上。
“哥,这事情我一直搁在心里,不是个滋味,你审讯我的时候对我够照顾的了,我想吃啥你给我买啥,去看守所时还给我塞了两百块钱,还叮嘱号房的管理员多关照关照我,可我还是恩将仇报了。”“沙皮”露出十分懊悔的神色。
“你是专门来找我的?”我有些不解。
我当时也有所触动,慌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你能认识到这些,说明你这一年多的牢没有白坐。”
“嗯,出来一个星期了,我前天来过一次,警官说你今天值班,所以我就在家等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