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江城水寨(第2 / 3页)
四眼捏嘴一笑,又出起了主意:“大家相识一场,咱们先过去打个招呼,看看是不是有可能,让人家捎我们一程。实在不行,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滇池境内多丘谷沟壑之地,即使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当地还是有许多地方是人类足迹无法抵达的。不说远的,就拿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江城来说,汽车大巴之类的交通工具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这里的民风还维持着百年前的自然风貌,货物全靠沿境的马帮,用马驮,用骡运,走上百十里的山路从外面运进来。如果怕山路险峻频出篓子,也有别的法子,那就是走水路,从澄江出发,过了抚仙湖就能进入江城水域。不过听赶车的师傅说走水路一来耽误时间,二来抚仙湖附近流传着不少骇人听闻的民俗传说。所以大多数时候,为了保险起见,行商走路的各地买卖人还是更愿意雇用马帮的“马腿子”运货。至于像林家这样自己配马队的大户商铺,又另当别论。
我心说就杨二皮做的那点黑心买卖,肯带我们入队才有鬼。但也不愿意就此放弃。林魁起身说:“我与阿铁叔还算有交情,咱们过去看看,打个招呼也不为过。至于能不能带你们一程,那倒未必,权当多认识一个朋友也好。即使他不能亲自带你们入苗,起码也能介绍其他向导,总好过你们自己瞎转悠。”
我问小赵:“那位阿铁叔是不是在跟一个戴着貂皮帽的汉人喝酒?”
我一听如此麻烦,就问林魁可有相熟的马帮。他说有是有,不过人家常年在外边跑生意,江城不过是一个小据点,能不能碰上还得看运气。秦四眼做事总爱把前路铺顺当了再走,一听情况可能与设想中不一样,又开始犯嘀咕,跟个老妈子似的问这问那。我说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大律师你愁什么,说不定Shirley杨他们已经找着人,现在正江城三缺一,等我们过去搓一盘呢!咱们也许根本不用深入抚仙湖也不一定。没想到他信誓旦旦地说:“跟了你这么久,我早就想明白了。只要跟老胡你沾边儿的,事情没有简单,只有麻烦。”
“哎?你怎么知道,你看见了?”
“想入抚仙湖地区,只能雇专业的马帮带路。他们常年混迹此地,马帮里头有苗人也有汉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跑马人。居民对他们的戒心相对比较少,稀缺的生活物资也全靠他们走马换货来运,所以在多民族混居的抚仙湖地区,各大马帮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就连我们林家,想从苗人手里换白药,也得通过马帮来交易,让他们从中抽成。”
我暗道晦气,当真是叫杨二皮抢了先机。我说那个老东西哪会对一般人如此客气,原来是在宴请马锅头——阿铁叔。
林魁同意他的观点:“你没见识过这里的猛兽,不知道厉害。多少有经验的猎户都丧命在外边这片山区里头。我看咱们今天还是好好休息一夜,明天,我让店里的伙计去给你们联系一下,看寨子里有没有大马帮歇着要走,送你们一程就是了。”
林魁早早地将迎接我们的商会老小“请”了出去,独自占了这一艘宝船,说要陪贵宾游览此地风景。搞得我和四眼顿时被大家侧目围观,一个劲地猜测身份。我说你一个做大夫的,怎么能欺骗群众的感情。林魁却说:“山风淳朴,江城人好客是出了名的,你没看见船尾摆的汾酒,足够灌出人命。不吓吓他们,咱们哪能这么容易脱身。”我这才注意到尾舱里头堆满了酒坛,赶紧向林魁道谢。四眼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水上集市,似乎连此行的目的都忘记了,只顾着与别船的商贩讨价还价,买了一堆用不着的手工艺品。
小赵忽然拍手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阿铁叔在,阿铁叔的队伍就在楼下。”
这条龙头香船长近十米,分了上、下两层,三间大舱,据说是寨子里迎接贵宾时才能祭出的法宝。虽是傍晚时分,可河道上灯火璀璨,密密麻麻的水上商船几乎要把河道占满。我站在船头,看见沿岸上稀稀拉拉的一路过来,不过二十来家小铺子,与繁荣的水上集会比起来,简直寒酸得可怜。由此可见,江城的水上文化绝非浪得虚名。
林魁一听这名字忽然笑了,连声对我说好运气。我被他和小赵弄得一头雾水,问他阿铁叔是谁。小赵撇嘴:“连阿铁叔的名字都没听说过,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土包子。他是马帮的大英雄,十寨九沟最出名的马锅头。只要是阿铁叔接的买卖,没有送不到的,连鬼葬岭都去过!不过,已经有人请了阿铁叔送货,正在隔壁喝酒呢,恐怕他不能带你们去月苗寨了。”
我说:“怎么天底下还有林大夫去不得的地方?你们草堂不是常往苗区运药吗?”
四眼不知道我先前在外边遇见了熟人,就问我怎么回事儿。我把杨二皮在江城的事跟他说了一下,又向林魁介绍了一下当年的那点小恩怨。两人皆叹息:“胡爷,您人品真不是一般二般的糟,专门出这种闹不清的幺蛾子。”
“最要命的就是他住在苗区。”林魁解释说,“过了江城往东,就是抚仙湖地区,那里是苗人的地盘,外人很难深入进去。你们要找的老头子要是住在那儿……我的马队可进不去。”
“那怎么办,过去抢人,砸了杨二皮的场子?”我对杨二皮虽说心底里不大对付,可场面上也算过得去。都是在道上跑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此刻真要是过去抢场子夺生意,那传出去自然是我胡八一理亏。毕竟做买卖的都讲究个先来后到不是。
一路上,我们三个讨论了一下大致的行动计划。林魁说,江城地区鱼龙混杂,过往商贩密集,想在这个地方找人,特别是胖子和Shirley杨这样特征明显的外来人并不困难,但是我们所说的那个什么“白眼翁”他从来都没听说过。照理说此人来头不小,如果真是在江城,那他的名号肯定早就顶上天了。这样一看,此人很可能不是江城的常住居民。
当地的乡绅听说林家草堂的大少爷亲自送货,早就准备好了香船在十八湾的入水口接应。我们跟着林魁身后被一大群人前拥后捧着上了油光可鉴的龙头香船,心里着实吓了一跳。敢情人家林大夫在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还是挺有地位的,也就我和四眼,天天在人家背后嚼舌根。
马锅头,是马帮对头领的敬称。吃饭看锅,被称为锅头的人就是马帮的总把势,一切行动都要听他指挥。解放前,交通设施落后,很多道路,常人是无法通行的。很多地方的吃穿用度全都仰仗马帮来运送。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茶马古道,就是靠马帮子弟用马蹄和双脚一寸一寸走出来的天堑之路。我一听江城里头歇了这么一位奇人,忍不住就想去拜访。可又听说他正在隔壁吃酒,心里咯噔一下,打了一个战。
当晚我们就进入了江城水寨,云南这地方,山多水广,风景一等一的好。江城虽在名义上是座城,实际上却是常住人口不足万计的水寨。此地地势低洼、四面环水,寨中的水道桥码远比旱路多出数倍,尤以中央水道十八湾出名,又名“去马湾”。我们的马车到了这里也只好留在城外驿站之中,货物也全都换做船运。用当地的话来说叫“道无骡马,水中飞天”。意思是说,在江城寨内走陆路根本没有前途,只要入了水,连天上就能去得。虽然有点言过其实,可只要亲眼见过当地繁荣的水道文化,就能明白此话绝无无中生有之虚。
事情,没这么巧吧?
我本想反驳一下他毫无根据的反动论调,可仔细一想,一路下来似乎真与他说的没差。心中不禁郁闷,希望这一趟去江城能够一步到位,别再出什么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