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反思(第1 / 2页)
回想起来,自己这着棋走得还是有些自以为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集团对兴华日化到底有什么想法,萧昊是一抹黑,在最高层领导中没有人脉资源,掌握不到最准的信息,只能靠章俊凯一言半语漏风,已成为最大的死穴。
“原来是这样。”卫菊恍然大悟,“换个领导,居然这么多道道,你不说,我想破脑袋也弄不明白,真复杂。”
萧昊的脑子像高速运转的机器,飞快转动,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重要的是怎么补,就在他盘算不定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进来,刚听完几句,他兴奋得差点蹦起来,内心疯狂大吼一声:天助我也!
“哪会没关系,你太小看这次变动了。”一看又有卖弄的机会,钱杰顿时来了精神,“萧总和徐总是有你没我,行政和销售这两大部门,又经常闹矛盾,关系僵得很。谁当老总,另一个人肯定得滚蛋,连带着亲信,也得受到清洗。就像我们老大,如果徐总上,她还能当媒体中心经理?还有采购部的许经理,萧总上的话,她的位置就别想坐得安稳。而部门经理一换,底下的员工会不动?就像常说的那个什么,哦,对,多米诺骨牌效应,看起来是两人之争,其实后面关系着一堆人,这叫连锁效应,大家不关心那才怪了。”
“伯春,你怎么评价萧昊?”江应坤浅浅喝口茶,问。
聊了一个多小时,基本上是他在说,而江应坤虽然听得很认真,并问了些事情,却集中在营销工作和品牌建立的开展上,战略发展和内部管理等具体问题只是一带而过,谈得并不深入,并不像把萧昊定位在总经理候选人的位置上,尤其是没有对变革的方案提出任何看法和建议,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下午,从江应坤的办公室里出来,萧昊满脸的笑容由晴转阴,坐在集团提供的临时办公室里,一根接一根抽着香烟。多年的职场经验告诉他,这次的谈话结果,绝不乐观。
江应坤的时间宝贵得很,以他的地位和能力,不可能去谈一些漫无目的的话题。谈话的方向,肯定经过深思熟虑,这就意味着……
卫菊嘴上答应,觉得身体有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是什么,三两口吃完饭菜,把碗筷一收,“你慢用,我有点不舒服,先回宿舍休息。”
萧昊站起来,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着,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演讲的方案,他经过缜密的制定,而且精益求精地反复修改锤炼,对公司现状的阐述和问题的导出,虽然尖锐,但是实事求是,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更是有的放矢,绝对比徐伯春那平淡的流水式记账要深刻得多,操作性更强,也符合集团领导求变的方针。
“我不清楚。不过像他们这些总经理的事情,怎么大家那么关心呢?”这个话题,卫菊倒是有点兴趣,在她看来,高层领导的变动,和基层小人物八竿子打不着。工作照干,工资照领,太阳照常升起。但最近一上班,不管走到哪儿,总能听到三五成群,或多或少的议论猜测,听说还有人私下开局,赌谁能最后胜出,简直弄成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比美国选总统还轰动,弄得她有些不明所以。
“萧总是个人才,尤其在营销方面,熟悉市场情况,思路灵活,点子多,经营方面我不如他。”徐伯春依旧保持着谦虚的态度。
钱杰连饭都顾不得吃,滔滔不绝地说:“这回萧总上京,是不是马上有好消息?最近公司可全都在关注这事。”
钱杰试一口,边咀嚼边说:“我很少吃蘑菇,差不多吧。”
萧昊相信,只要不是瞎子,稍微有点管理水平,将两份方案放在一起,绝对高下立判。但是,从会场的反应和江应坤的态度,又 明显离自己原先的期望相差十万八千里,似乎还更倾向于徐伯春那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辆宝马,一辆吉利,如果非要选吉利,那除了价格问题,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宝马行驶的方向有错误。
卫菊附和着一笑,心想这位同志今天是没完了,吃口菜,皱着眉头岔开话题:“我总感觉今天这蘑菇的味道有点怪。”
萧昊猛地停住脚步,眼神一闪一闪亮如星辰。对,方向,难道说,江应坤并不希望兴华日化出现改革?但这可能性很小,倒不是因为章俊凯的提示,而是萧昊自己也是作此判断,一是江应坤本就是以改革派著称,二是兴华日化确实累积了不少问题,虽然很多是国企的通病,但新人新气象,变总比不变要好,如果萧规曹随,反而会显得没能力和魄力。
钱杰得意地说:“那是,你是萧总的女朋友,要是徐伯春上来,不对付你才怪。我们还是祈祷让萧总马到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