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述职(第1 / 2页)
郑瑜微微一笑不断颔首,表示接受,徐伯春再接一句:“萧总是激进派,有胆识,想一步到位,而我是保守派,胆子小,觉得慢慢来才稳当。”
郑瑜面无表情,看不出满意与否,简单点点头,没再追问,其他人问了三四个问题,萧昊一一作答,眼看没人再提问,所有人的目光全往江应坤身上聚集,包括萧昊――作为最高领导,他所提出的问题,将最具指标性。
在一片笑声中,萧昊却没有半点笑意。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徐伯春的自嘲,其实 是笑里藏刀。很明显,对方是刻意曲解自己的说法,变革不等于一刀切,更不是一步登天,是有方法和步骤的,但徐伯春故意忽视这个前提,抓住“变”字做文章,危言耸听,让人产生冒进的感觉,这小子,有的就是颠倒黑白的功夫。
“我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是发展。商业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落后于竞争对手,连生存都成问题,还哪来的资源照顾员工的利益?如果让小部分人付出代价,而让集体获益,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才是双赢的选择。”萧昊喝口水,接着解释,“而且我的改革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实施,一步一步走,循序渐进,灵活调整,尽力将改革的阵痛和负面影响压缩到最低程度。”
再回答几个问题,江应坤开口了:“请问徐总,你怎么看待和萧总的关系?”
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徐伯春无疑更加熟悉,谈起来有理有据,条理分明。萧昊听得清楚,对方的中心思想和自己完全相反,稳字当头,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没有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由得暗自冷笑,心想这哪是总经理该干的事,老总拿捏的,是战略方向,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根本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具体的事务,那是部门经理该去执行的事,这家伙,有点角色错位。不过想来又觉得奇怪,他虽然水平不咋样,但耍起手段来阴得很,心计又黑又多,当老总的时间也不短,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整合资源,稳步前进。徐伯春的讲话风格和他的主题别无二致,没有激情洋溢,却稳健大方,侃侃而谈。如果说萧昊刚才像凌空而下、澎湃激昂的瀑布,举手投足间气势逼人,那徐伯春就是潺潺绵绵、细水长流的小溪,缓慢平稳,一举一动不露锋芒,两个同僚高管如此迥异,倒给人相映成趣的感觉。
萧昊稍稍扭过头向旁边看去,江应坤坐得笔直,听得很认真,而郑瑜则不时微 微点头,两个人偶尔还交换着眼神。销售是与人打交道的活,为此萧昊专门研究过心理学和行为学,这对他的日常工作帮助很大。只从动作和表情上判断,两位领导对徐伯春的演讲持的是肯定态度,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对枯燥无味的内容如此认真,想到这儿,他的心不由得一沉。
在掌声中,萧昊很有风度地鞠躬致意,抬起头的一刹那,正好和徐伯春的视线对个正着,挑衅和得意,讥讽和嘲笑,凝聚成一道道激流,在空气中碰撞,触摸不到的火花,哧哧作响。
提问环节,依旧是郑瑜第一个发问:“徐总,你的管理思路和萧总完全不同,他是要变,而你是要稳,这个差异你怎么看?”
郑瑜紧接着问。
对萧昊的口才和急智,就连徐伯春都禁不住佩服。这回答合情合理,把症结归结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时机上,不但所有人都能接受,还挑不出毛病来。江应坤微笑着向郑瑜点点头,郑瑜的视线在会场内扫过:“如果大家没有其他问题,那萧总的演讲到此结束,休息15分钟后,由徐伯春徐总演讲。”
“萧总刚刚提出的很多问题,我感同身受,不过,我并不认同他的解决方式。”徐伯春缓缓地说,“对于变,我认为应该稳中求变。兴华日化成立至今已经十几年,正如江总所说,很多问题并非一日之寒,既然存在,就有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环境和文化造成的。要解决它,萧总是西式疗法,建议动手术,一刀切,这好不好?当然好,成功了一劳永逸,但风险太大,一旦医生水平不够,切错部位,或是病人身体虚弱,经不起折腾,若失败了,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甚至――”
领导就是领导,不说则已,开口就是一针见血。这个问题不好答,普通人的第一反应,会简单地把责任推到黎仕国和徐伯春身上,但仔细一想,便知道那是水平低下的幼稚做法,推掉的只是皮毛,而对问题的本质视而不见,只会让领导们看笑话。萧昊的脑袋高速运转,稍稍停了停,便从从容容回答:“解决问题,往往需要时机配合,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面对的困难也不同。兴华日化以前面临的是生存,是发展,是抓市场机遇,自然会把重心放在营销上,而其他问题只能先搁置,这是一个主次的问题,很正常。而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已接近饱和,面临天花板的瓶颈,就需要从内部促动力,挖潜力,开源节流,正 是回过头来补课的最好时机。”
萧昊的脸色沉下来,要换作平时,早就反唇相讥。可现在若是开口,就显得太没风度,只能强忍着。徐伯春偏偏还故意停住,让这几句话在众人的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才说:“而我呢,更赞成用中医疗法,由表及里,慢慢调理,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减到最低程度,解决起来就水到渠成。所以,我们只是方式方法不同,但目的一样。”
万众期待中,江应坤缓缓地说:“萧总,你的演讲很精彩,看问题很深入,解决的方法有针对性。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你认为迟迟未得到解决的症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