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1 / 3页)
跟万吨造纸厂临近的沙河镇下四坝村,二十多号人喝了河里流下来的水,中毒了!
从国家科研机构做为新锐力量选派到银城担任副省级高官的周晓哲第一次将民生这个词摆在了沙滩上,摆在了干渠沿上。如果说以前他领悟的民生这个词是理论的,是教条的,那么此刻,这个词就活生生跳在他眼前,真实、揪心、疼痛,而且有一股巨大的反问力量。是的,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诘问:到底什么是民生,对民生的关怀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
江长明跟着周晓哲风尘仆仆赶到下四坝,沙河边的情景把他们吓呆了。就见不太宽的河谷里,流淌的全是红水,污红,黑红。县上的干部说,水刚流下来时,是清的,但到了中午,就变成这样。沙河两岸,横陈着中毒死去的鸡、猪、羊,还有几峰骆驼。中毒的村民已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正在施救。
“那你们还嘀咕什么?”说完这句,周晓哲不再理这些沉不住气的人。其实他比谁都沉不住气,但他必须得沉住。连续几天,他奔波在几座水库间,脚步像渴急了的羊一样毫无章法地在干渠沿上乱奔。奔来奔去,奔进眼的,除了干渴,便是一地的苦焦,一地的茫然。是的,茫然。
现场已被封锁起来,负责值勤的是五佛一位副县长,还有公安局两位领导。周晓哲简单问了些情况,就急着往医院去。江长明悄声说:“应该先去造纸厂看看。”
不论周晓哲发出怎样的叹喟,他都得先把沙漠水库的事情解决掉。
他在后来的请辞信中也有一句话,这话似乎更耐人寻味:“我真的不适合在这位子上继续干下去,因为我发现,我付出半生努力的学问跟我遭遇到的现实是那么的不相容,到底是现实错了还是我曾追求的学问错了,我得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这事到底该怎么解决?
尽管他的话还是充满着书生气,但比之刚来到银城,刚坐上副省长的位子,这里面已很有了一股味儿,一股站在底层回望高层的味儿。
会场的气氛冷极了,跟外面火热的场景相比,会场的空气就有点寒。所有到会人员已对上游放水拯救沙漠水库失去信心,而且对当初的这一思路提出质疑。上游蓄水难道就为了不让沙漠水库干涸,就为了给沙漠水库救急?沙漠水库为什么不能干,我们是怕它干涸后的政治影响还是对沙乡三十万人口的影响?
“为了下游。”
不用调查,江长明就敢肯定,罪魁祸首就是造纸厂的污水。造纸厂的污水是通过一条暗沟排放在沙河的,由于沙河干涸,已经有两年多没看到水了,污水排放后,很快被渗漏了,加之天气如此热,单是蒸发就能蒸发不少。加上这一带又比较偏僻,所以人们平时是很少注意到污水。就算看见了,也不觉得那有啥稀奇。水嘛,有清就有浑,人都有好坏之分哩,生在这穷乡僻壤,你还怕看见脏水?但污染,已经很严重,这从附近河岸石头的颜色上就能看出来。试想一下,石头都能腐蚀得变了色,何况一个人!这次上游放水,下四坝村年轻的村长狗剩儿带着几个人,楞是将总干渠的三号放水闸打开,让水往沙河流。沙河再见不着水,两边的树不但一棵也保不住,这大片的秋田,还有一村的牛羊,怕都是个问题哩。谁知,水刚流到村口,就有村民往水窖里引水。水窖本来是为牲畜饮水准备下的,水一紧,就有人家喝起了窖里的水。
周晓哲在后来写给省委和中央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政策都是从体现关怀这一角度制定的,就政策本身而言,并没有太违背现实的地方,可为什么政策指导下的现实治理,却跟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问题都很尖锐,也都切中要害,但问题显然不是在这个会议上能解决的。周晓哲差点一灰心就说:“还是让它干吧,兴许,让它干才是最合理的。”又一想自己的身份,硬忍着没说。就在这节骨眼上,一条更坏的消息传到了会场。
但他必须得回答。
五佛出事了!
他一时无法回答,这问题的确不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