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案(第2 / 32页)
"这个不必问。"周兴宜说,"你问他那块地怎么办吧。"
"赵书记怎么也来了?"有人悄悄问。
蔡波立刻请示。果然,赵荣昌发了话:"办得成就给他吧。"
赵荣昌从中巴车上下来。车下迎候贵宾的邻市同僚一看是他,一时发愣,赵荣昌摆摆手,让他们赶紧上车见领导,自己即闪避到一旁。
叶家福不解:"两件事不相干啊,怎么会扯在一起?"
回到市里,赵荣昌迅速安排下一步动作。这种事除了要从高层做工作,还需要各个层面的跟进,否则任何转机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如今什么事都可能扯在一起。"
显然这一次发动机车盖坐得有效,老领导把他的话听进去了,所以才会让他留下材料。人家当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还得问一问其他方面的意见。无论如何,只要他表示关注,这件事就有希望。从一个省一个国家角度考虑,这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对一个市一个开发区的发展而言,这一小段铁路线的走向却极端重要。
象山半岛对岸的铁路线工地早已开工,现在路基都快连起来了。大家都知道当初确定改线难上加难,赵荣昌面见老首长,坐在中巴车的发动机盖上汇报工作,那件事很多人也都听说了。但是赵荣昌怎么有机会中途上车,跟首长接触?从哪里听到的消息,得到谁的帮助?没有几个人知道,蔡波却很清楚。是谁告诉蔡波的?周兴宜。当时蔡波按照赵荣昌授意,拖着周兴宜,不急着把地让出去,周兴宜几次打电话,不满,甚至发火,蔡波不买那个账,针锋相对,周兴宜没有办法。有一天周兴宜又给蔡波打电话,讲了铁路线的事情,告诉他赵荣昌能坐上中巴车见上首长,还得感谢周老板。
"豪门大酒店争那块地时,有人找我举报,说周兴宜在省城有黑社会背景。"叶家福告诉蔡波,"我向他报告过。后来他还是下决心给了地。"
3
"你以为他不知道?"蔡波说,"他那么心里有数,这个事忽然没数了?"
此前,铁路线改线方案已获通过。
"是啊,所以我也不再多说。"
他是喜出望外。
"蔡副市长不信,可以去问他。"周兴宜说。
几分钟后车队继续前进,赵荣昌站在路旁跟车队招手,然后才上了自己的车,掉头往回。他的车尾随领导的中巴车,从茶店休息区一直开到这里,车上除了司机,没有其他人。赵荣昌上车之后才敢放松,情不自禁笑了一声。
"问什么?周老板怎么给赵书记密报?"
赵荣昌平静道,他是搭了个便车。
几个月后,"豪门"大酒店在城西空旷多年的土地上隆重剪彩动工。
蔡波认为赵荣昌心如明镜,什么都瞒不了他。他是省城人,在省政府机关工作多年,见多识广,渠道众多,叶家福能听到的东西,他肯定能够听到,只会听得更多,不会更少。为什么明知周兴宜背景复杂,赵荣昌还容他到本市插一脚?理论上说,是因为周兴宜以一个企业家身份来投资,在本市并无不良记录,当时省城也没有哪个负责机构认定他就是黑老大,所以没有理由拒绝。赵荣昌不仅容周兴宜到本市,还为他发了话,同意把城西那块地给豪门大酒店。为什么?肯定有原因,赵荣昌有过一些明确意见,却从不提及背后原因,蔡波也从来不问,因为领导能说的,自会告诉他,不说就是有不好说的地方。直到现在蔡波才明白原因在哪里:肯定是张同海。这件事一定是张同海要赵荣昌办,赵荣昌不能不办。张是赵的老领导加恩师,赵荣昌能有今天,跟张同海的看中和栽培关系莫大。现在张同海有话,赵荣昌自当照办。这就好比赵荣昌有要求,发个话,他蔡波于公于私,都必须把事情办妥当。周兴宜这块地的事情具体是他办的,整个过程他都清楚,期间赵荣昌曾经犹豫过,指令他把事情先拖一拖,待考虑清楚再说,赵荣昌可能是想找一个既能把周兴宜推掉,又跟老领导说得过去的两全办法,但是末了还是认了,点头给地。这里头也有原因。
周兴宜提供了一次确切信息,他的能量显然不止于此。考虑到种种因素,不管周兴宜其人是否隐含问题,他的项目可能隐藏何种不利,赵荣昌下了决心。事实上即使没有周兴宜的这一次相助,他也很难不下这个决心,因为周兴宜请出了张同海,有如他给赵荣昌送的那份厚礼,赵荣昌无法拒绝。人都免不了为某些东西所累。
"跟铁路改线有关系。"蔡波说。
蔡波问起了周兴宜那块地如何处理。赵荣昌说:"办得成就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