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商帮 > 第5节 经商之道有斗有和,却要斗而不破,甚至斗也是为了和

第5节 经商之道有斗有和,却要斗而不破,甚至斗也是为了和(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蒙元亨拍了拍罗兵道:“当初人家也是被逼的,再说了,用人用所长嘛。”

这位洋人有个中文名字,叫作苏乐西。他出生于遥远的地中海岸,二十岁时跟随同为传教士的父亲来到中国,走遍大江南北。十年前,已入不惑之年的他定居泾阳,继续艰苦的传教工作。

策马飞奔而来之人,正是苏定河。那日,乌日乐一刀捅死巴图,蒙元亨清楚,自己走后,苏定河断没有活命的道理。蒙元亨向乌日乐求情,请留下苏定河的性命,让他跟着自己离开喀尔喀蒙古。

这时,对面飞奔而来几匹骏马,马上之人大老远便挥手高喊:“蒙掌柜。”

一旁的段运鹏打趣道:“咱们头发、皮肤不同,连眼珠子的颜色也不一样,但照你所说,也算一家人了。”

蒙元亨还没反应过来谁是蒙掌柜,倒是段运鹏提醒:“岳东家新设广诚德泾阳分号,你已是掌柜。”

苏乐西并未觉得这只是玩笑话,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才答道:“欧罗巴是我的故乡,这里才是我的家。”

罗兵骑在马上,噘着嘴道:“拍马屁倒快!他倒忘了当初在草原,害得我们差点丢了性命。”

好在蒙元亨替他证明,说苏乐西久居泾阳,除了传教、绘画,就是给人治病,从没造过火炮。他还向噶尔丹解释,苏乐西当年跟着人家学习的是天主教教义,而非火炮铸造之术。

原来,噶尔丹听说,汤若望善于铸造火炮,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南怀仁又将汤若望生前所铸火炮修复,在战场上立下奇功。噶尔丹留下苏乐西,便是希望他能铸造出威力巨大的火炮。苏乐西说自己根本不会火炮之术,噶尔丹却不信,认为苏乐西既与南怀仁一起学习教义,怎会一点本领没学到。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泾阳城已出现在眼前,蒙元亨不自觉地吟起宋之问的《渡汉江》。

两人聊起在准噶尔的事,不禁大笑起来。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大汗盛情款待苏乐西,并让蒙元亨作陪。席间,噶尔丹问苏乐西,听说清国有位传教士叫作南怀仁,你可认得?苏乐西答说,自己与南怀仁是教友,在北京时还一起跟着汤若望学习过教义。噶尔丹大喜过望,一定要让苏乐西留下。

苏乐西问道:“近乡情怯,可是因为故乡之人?”

蒙元亨笑道:“五年前,你说家中有事,要回欧罗巴。五年后面对泾阳,你又说回家了。你的家究竟在哪儿?”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罗世英劝哥哥。

熟悉的泾阳就在前方,苏乐西感慨地说:“五年了,我终于回家了。”

“我就看不惯这种货色!”罗兵不依不饶道。

蒙元亨结识苏乐西,还是通过文知雪。苏乐西对西洋油画造诣颇深,文知雪擅长国画,对油画虽谈不上推崇,却认为不乏可资借鉴之处。昔日在泾阳时,文知雪与苏乐西常聚在一起切磋画技,还带着蒙元亨见过苏乐西。

苏乐西说:“我从欧罗巴回清国,刚好经过准噶尔,做梦也没想到,能遇上蒙公子。若不是你替我做证,更不知如何脱身。”

蒙元亨苦笑着摇头:“故乡之人不提也罢。只是拜托先生的事,还得烦劳你。”

“咱们真是有缘。”蒙元亨说,“我前脚刚到准噶尔,你也到了,这就是他乡遇故知。”

苏乐西耸了耸肩:“自当效劳。”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苏乐西的汉语十分流利,“若不是一家人,我们怎么会在茫茫草原遇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