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 / 2页)
一次钟祥云来到百福源乡,在见到伍义文时,肯定了他的工作:“不错,拿得起,放得下!安都县、不、党的事业就要有你这样的干部!”
伍义文说:“批评是一笔财富。如果不是您对我的批评教育,我可能至今还认识不到赌博的危害,更不会自觉重新认真地学习《党章》,学习“准则”,特别是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的批评,使我真正知道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真正领会到了人民利益关系一切的内在含义,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
不久,县委常委会又把伍义文安排到外贸局当局长,在新的岗位上,他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一身正气抓工作,走出去招商,保姆式为企业为投资客商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服务,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客商不时给他送锦旗。
钟祥云与伍义文因为监督和被监督结为好朋友,感情变得更深、更真、更近了。
钟祥云把群众表扬信告诉了伍义文,他很真诚、很坦然地笑着说:“还不是您钟县长逼出来的!”
坏事变成了好事,钟祥云为义文同志高兴,更为党内有这样一批正确对待批评,勇于改过的好同志而欣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犯错误是正常的,是新时期工作的必然过程。但最希望的今后或者此前因错误受到处理的同志都会像义文同志一样坦然面对,勇往直前。”钟祥云在一次全县性的大会上“搭差”讲了这些话。
给改正错误的机会,也要给重新挑担子的权利。钟祥云请示赵吕生,并和县委常委们商量,要让犯错误而有立功表现的好同志发挥更大作用。赵吕生这些日子的心情很坏,魂飞魄散,工作起来没精打采。“乌纱帽情结”特重,老是上窜下跳为自己的下一步找人拉关系,一般说来,他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了。特别是李里和一案的查办,让他成为心头一患,何去何从命运悲喜不得而知。但他也心存侥幸,毕竟倒台的一天还没来嘛!往往工作的关键时刻,他都要插一手,露一招,这次对伍义文的使用问题,赵吕生又使出绊脚石,跌青着脸问钟祥云:“你是县委书记还是我是县委书记,干部人事只有县委的份哪有政府的边,我希望你摆正位置,分辨轻重,不要老是出难题给我,我老赵也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
钟祥云很注意场合,也非常讲究修养,宽容、大度地应着:“干部人事当然是你赵书记管,但作为一名县委的副书记,县人民政府的一名县长,我没有心存一点私欲,纯粹出于对事业考虑和对干部的爱护来建议如何把有用的干部使用上来!”
“好吧,好吧!伍义文的事我不管,你喜欢怎么用就怎么用!”
“赵书记,你不管不行,你是县委书记,有县委书记不管干部的道理!当然,在用人问题上,我过去说过一句话,现在还强调这句话:不管你最后下什么决心,到常委会上,我一定会支持你做的决定的,这一点,你尽管放心,我老钟是一个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一定不会含糊。但,真正有本事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我会做好建议的理由和使用的理由,一句话,确保用得正确!”
情到意中心也明。说到这个份上,赵吕生若有表现地点了点头。
为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用人,钟祥云慎之又慎,小心翼翼。这是他来安都县第一次也是第一个建议县委常委会要用的人,他要求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让村民代表也来参加会议,听取村民们对伍义文的评价。
不听不知道,听了才晓得伍义文这小子工作真够劲的,好评如潮,包括赵吕生在内的县委常委们都对他有好感。一致通过了对他的使用,并安排他主持百福源乡的党委工作。
在百福源乡,他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开发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乡有千亩果、村有百亩园、户有摇钱树的目标,还争取到300万元的老区建设(即以工代赈)资金,建造了“引水解困工程”,使11个村都用上了自来水,省老建办主任带人下来检查指导工作时,对伍义文用好用活政策、用好资金,带领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做法及成效大加赞赏。他还说,他走遍了全省每一个老区县的老区项目点,真正把好事办得好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