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老区县长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心有不甘的童发采于是就来到了安都,直接找到了赵吕生,赵吕生在企业改制上总结了一套一套的经验,与各路人马交道打得多,什么样的人用这种方法,什么样的人用那种方法,他都十分地了如指掌,烂熟于胸,堪称半个“心理学家”。

赵吕生说:“水电是农业的命脉,把我们的命脉给了你,童董事长,我们怎么活呀?!”

童发采说:“您放心赵书记,这个命脉交给我,我会输造出不计其数的血液和生命,会让老区的生命之源更长。”

赵吕生说:“老区的发展要借助外力拉动,但我们最担心的是缺乏一批有雄厚实力的‘大财主’,他们往往像姜太公钓鱼式的方法来谋取我们的好处,使国有资产遭至不必要的损失!”

“派车,越快越好!”钟祥云步履匆匆,一进政府大院就吩咐李秘书。

怎么啦?从县长十万火急的步履以及皱着的眉宇,耷拉着的眼睛里李秘书看出了其中的道道:肯定出事了!

是的,李秘书判断对了,10分钟前,钟祥云刚刚吃好早点,就接到了县公安局局长罗龙保的电话,说雪竹电站职工闹事,其中有一名职工从三层楼顶跳楼自杀身亡,职工们要将尸体抬至县委,强烈抗议县里转制雪竹电站。

雪竹电站是10年前举全县之力建起来的一座集发电、蓄水、灌溉、养殖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发电站,它的建成让河西片十几个乡镇的30多万群众受益,电站安置了500多名职工。

赵吕生走马上任安都第一把交椅后,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如注入“兴奋剂”,大会小会、公开场合、非公开场合,总有一句话不离口--“国退民进”。在一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他有板有眼地说:“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落后观念,要敢于开先河、吃螃蟹、抓住稍纵即逝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我们革命老区建设好、改变好。建设改变我们的老区、我们的家乡靠什么?就是靠‘国退民进’!把我们现有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利用好转制好,让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接管。这样更能盘活资源,加强责任,增加活力,这是大势所趋,全县上下务必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有了这次的“声势”后,赵吕生着手了企业的改制,全县54家国有企业一夜之间姓“私”或姓“民”,还有部分国有资产如单位办公楼、影剧院也一夜之间半卖半送地给了开发商炒房地产。一批老干部为此而上访、告状,但都因赵吕生堂而皇之的所谓“改革”以及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红帽子”而遮掩。有一次,省里两位大学教授来安都调研,撰文认为安都的改革是搞私有化,蕴藏着“猫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文章发表后被省委书记看到了,省委书记批示省有关部门的官员、专家深入调查,这次下来调查的官员中有一位与赵吕生是老相识,赵吕生利用这“天助我也”的机缘,千方百计做了手脚,于是省调研组的报告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成就:

为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安都县选择的第一批试点是效益尚可的企业。生产农机配件材料的翠微公司,公司文革期间建厂,40年间“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天天走”,前年,职工每人月工资400元。

去年6月,翠微公司改制,把180万元净资产卖给了内部职工。当年翠微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一番,每个入股的职工都可以得到占股本金54%的红利。

省委书记不爱表扬人,但是,随后到一个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表扬了安都的企业改制。省委书记肯定,赵吕生当然受宠若惊,心里窃喜,开始有些飘飘欲仙、目中无人了,对改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了。赵吕生有了“改革家”的称呼,也有了“李鸿章”、“赵卖光”、“赵送光”的齿骂。

雪竹电站效益很好,职工队伍相对稳定。可是,河南焦作市的大客商童发采进入安都,看中了这一“肥缺”后,就盘算着要把这座电站收购到手。童发采的发迹史大家都不太清楚,但他有50亿固定资产的传说在安都路人皆知。他长期经营着水利发电和路桥建设,这两大项目,他是从桃源县洽谈收购长江电站这一项目失败后,通过市里的一名领导介绍过来的。据说,童发采下决心收购长江电站,可桃源县的书记很民主,带着童发采一起到电站开职工大会,征询意见的同时,极力做好改制工作。职工们对企业很留恋,一草一木皆是情,最后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要改制要经我们同意,这是政策所允许的,但我们出与外商同样的钱,我们每人筹钱入股买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