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截访 2(第1 / 4页)
汉英说:“师傅,你一下说到点子上了,我也这么想过。先说贫穷,无论是犯罪的,闹事的,里边确实有贫穷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还有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那时,生产力那么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比现在低多了,可是,并没有发生今天这些事;再说愚昧,愚昧确实会导致犯罪,但是,这指的是刑事犯罪,一般来说,它不会影响到稳定。所以,这两条可以刨去,剩下的应该就是你说的原因了,缺乏公平正义。”
我没有再往下问,但是,此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不停动着的大嘴巴。他就是庄为民,前县委书记,是华安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县委书记。他有个儿子,是“文革”时出生的,当时起名就叫庄文革,后来“文革”结束了,开始了改革开放,他就把儿子的名字改为庄革放,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意思。我说,这事表面上是庄革放参与,实际上是庄为民在后边顶着。他太大胆了,就不怕群众告他?汉英说,告什么,庄革放虽然入了股,但是并没有挂名,挂名的是跟他们无关的人,你查谁去。你看人家多会干,既有政绩,又捞了大钱。对,他在任时,还以改制之名,把好多企业该卖的不该卖的都卖了,而且大多卖给了贾氏兄弟,当时还当经验介绍过,庄为民为此捞足了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尽管有种种反弹,都让他和贾氏集团联手压了下去。可是这些矛盾并没有消除,而是成了定时炸弹,现在陆续开始爆炸。“我和大中来了之后,本想干一番事业,可哪顾得上啊,给他擦屁股都擦不过来了。可上边却有人说,他是华安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县委书记。实际上呢?他是拉下了一摊永远也不干的臭屎,得我来给他擦这个屁股,可是,我怎么擦呀?能擦干净吗?对了师傅,你知道徒弟我是怎么当上这个县委书记的吗?”
这……不行!
听到土匪二字,我的眼前忽然闪过屠龙飞的面孔。
我没听完就着急了:“这怎么能行?这是贾氏兄弟和庄为民他们造的孽,却要财政拿钱补这个窟窿?财政哪来的钱,还不是全县人民的钱,这不是拿华安百姓的钱替他们买单吗?”
汉英继续说:“可是,我真不甘心,我不能说我有多好,可师傅你知道徒弟是什么人,最起码,人品不坏吧,能力也有吧,比那些呼呼哈哈、溜须舔腚的东西强得多吧,可是,连一些流氓地痞土匪都能提上去,我凭啥不行?”
汉英又叹息一声:“说得就是嘛,正因为有这个想法,这个措施才一直没出台,而且,一旦实施,会有很多连锁问题发生,过去一些年的类似事情太多,如果给了这部分人补贴,恐怕还得有别的群众闹起来,所以实在是太难了。师傅,跟你说实话,别人看我这个县委书记挺风光的,实际上,心里窝这个火,只有我自己知道……对了师傅,你别老问我,该我问你了,你说,造成这样一种现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汉英知道我是说气话,叹口气苦笑说:“师傅,要是这么容易,我早处理了。事情发生八年了,而且是当时县委、县政府的政绩工程,怎么去查?难度大先不说,关键是你根本就没法动手,你想想,如果我来查这件事,会得罪多少人?他们可不是普通人哪,最起码,得罪贾氏兄弟吧,得罪庄为民吧,对,这可不是得罪庄为民一人,而是得罪他那时的一大批领导干部,还会得罪一批上级领导,为什么呢?庄为民能平步青云,没有上级领导提拔可能吗?何况,他特别善于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在华安又门生遍地。所以,恐怕我还没查出什么来,自己先完了!”
自从知道了这件事的真相,我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现在听汉英问,我脱口就是一句:“好解决,把他们抓起来,让他们把吞下去的钱吐出来,补偿给群众,就一切都解决了。”
我一时无语。
汉英继续说:“我来华安后,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稳定工作上,可是,华安不稳定的因素太多了,我真不敢排除再次爆发群体事件的可能性。对了师傅,跟你说一下我的执政思路吧,我不想搞什么政绩工程,那种工程多数是害民工程,其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早就提出来,政府的手从市场上缩回来。在经济建设上,党委和政府真的没必要做得太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有很多搞经济的能人,只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经济建设自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党委和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创造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上去,只要我们这里治安稳定,社会公平,真正依法办事,就一定会有投资商来投资,经济也就一定能得到发展。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消除人民群众心中的怨气,而要消除怨气,必须解决存在的社会矛盾,可是,这些矛盾实在太多了,太难解决了。就说这起上访事件吧,怎么能彻底解决?”
汉英继续说:“当然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推和拖,可是我不是那样的人哪!再说了,有些事,就是我想拖也拖不了啊,他们当政的时候连哄带吓,好歹稳住了,可现在矛盾都暴露出来,再也稳不住了!”
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这……
汉英:“这只是表面。这么说吧,师傅,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我一直记着当年、也就是我从华安公安局调往市里的时候,你跟我说的话:‘汉英,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上去了,手里有了权,千万别忘了下边的弟兄,别忘了老百姓。’我真不知道,这些话对我的影响是好是坏。从好的方面看,这些年里,我没走歪道儿,到哪个岗位上,工作干得也都不错,百姓口碑也不错。从坏的方面看呢,也不少,因为我怎么也做不到有些人那样,拉拉扯扯,吹吹拍拍,花钱买官,怎么也没有学会,所以,也就眼睁睁地看着那样的人一个个上去。我最初虽然提拔的速度也不慢,可是,后几年却一直窝在市直机关,再也不能进步了。我总结过,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在你那些话身上。”
汉英问到人了。这个问题,我在过去的工作中,包括侦查破案中,也经常碰到,所以不能不思考。我慢慢说着:“你问这个题目太大,我先从小一点儿、近一点儿的问题说起吧。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多年来,尽管我们公安机关下了很大力气打击,可犯罪率为什么还是不断上升?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专家早就得出了结论:贫穷和愚昧是犯罪的根源。我呢,根据个人的体会还加了一点,那就是,社会不公,这也是犯罪增多的原因之一,我觉得,社会矛盾增多,群体事件增多,应该也和这有关。”
我说:“你不是说,新来的市委书记赏识你吗?”
我知道,曹书记对汉英提出这个要求是有来头的。因为,就在他上任前不久,华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数百上访群众围攻了县委、县政府,还烧了一辆警车,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好在紧接着外省发生了一起更为严重的同类事件,数万群众烧了公安局,就把华安的事件比了下去,没有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即便如此,原任县委书记和县长也被免去了职务。汉英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来华安任职的。说起来,这是个风险很大的职务,这也是他非要我来当华安公安局长不可的重要原因。
我眼前又晃动起那张可憎的面孔,那张不停动弹的大嘴,不由骂了一句:“妈的!”然后又问:“那,这个事你到底咋想的,查又不能查,拖又拖不了,怎么办?”
听着汉英的话,我的心里沉甸甸的。稳定、长治久安,话好说,可是,能做到吗?谁敢保证所治一方长治久安?
汉英叹息一声:“我跟贺大中研究过,觉得这些群众多数生活困难,准备给他们都办低保,这样,每年他们能得到一点补助,然后呢,再从财政里拿出一部分钱来,给那些最困难的户发点儿临时性补助……”
“还好,新调来的曹书记对我挺赏识,加上华安形势的需要,所以,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你知道,我上任前,曹书记跟我说了什么吗?他说,在所有工作中,维护稳定是重中之重,我希望你不辜负市委的希望,能在华安开创一个长治久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