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 / 4页)
盲大嫂说,粮食够吃了,家里春种秋收的困难都有干部来帮助,这是万市长交待的,万市长带着村干部到她家里看望过好几次。
高南翔点着头说:“噢,那就好,那就好!”
盲大嫂说:“不知道,托人打听了,就是打听不到这么个人。”
刘师傅在一旁插话说:“应该不难打听,一定是你没有认真吧?”
盲大嫂说:“托了不少人打听过,也不知别人认真打听了没有。我们又想不出别的办法。”病弱的男人也证实说:“村里和乡里干部都认真打听过了,实在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盲大嫂就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武湘怀说是从市里来的。盲大嫂喜得拍了大腿说:“哎呀,那钱就是从市里汇来的。”
高南翔叫刘师傅停下车来。他问刘师傅,这里离万代市长的扶贫点还有多远。
刘师傅说,不远了。
高南翔说:“那就先去这户人家看看,一定是贫困户。”
高南翔下车走到茅屋门口,说:“大嫂,我们到家里坐坐行吗?”
那盲大嫂赶紧叫她男人,说:“德荣啊,快拿凳子出来给客人坐。”
刘师傅说:“那一定是哪位好心的民营企业主吧。”
武湘怀说:“那也不见得。”
高南翔说:“白鹤市区那么大,你们要是还有什么具体凭证就好了。”
那男人说:“每次汇款盖的都是白鹤路邮局的章。”
高南翔说:“那汇款人就应该在这附近。小武啊,回到市里你就去白鹤路派出所查一查,可能会找到张万这个人。”高南翔又问了大嫂粮食够不够吃,还需要政府给哪些帮助。
男人驼着腰,使了力气拿了两个凳子出来。
高南翔一看这女人双目失明,男人这么一副病相,就知道一定是特困户无疑。问她家几口人,那盲大嫂说四口人,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学校读书。
高南翔心想,这么困难的家庭还能让两个孩子读书,这做父母的也算是尽责。高南翔说:“你们做得对啊,就是困难再大,也要让孩子们去读书。”
盲大嫂说:“我们哪里拿得出钱让孩子们读书呀,每学期开学时都有一个叫张万的人寄钱来。年年如此。”
高南翔说:“这真是个大好人啊!寄钱人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