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情敌能成为朋友吗?(第2 / 10页)
陈雅玲望着这个老同学,觉得他还是老样子,喜欢动脑子,心里的点子特别多,嘴皮子总是那么乖巧和利索。本来作为先到者,她应该先尽地主之谊请他的,只是自己实在没有空闲。而这位出生在蓝河的白面书生,竟然做得一手好菜,来基地才几天就让她和陈刚尝了不少西部独特的美食。今天,想必又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吧!对于王希维的盛情,她是又感激又害怕啊!感激的是,她辛苦劳累过后,他总能想花样让她吃上可口的饭菜,总能用风趣和幽默让她轻松无限。在兴奋之余,一丝不祥的感觉也随之出现了。王希维这样做其真正的用意,她早就觉察出来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万一哪天王希维向她求爱,她该怎么办?
一路上,苏青林把自己的愿望和开山洞引水的具体想法告诉了吕泰山。
苏青林整天忙于工作,别说让他关心她了,有时几天都看不到他的影子。他是那种工作和事业第一、爱情和家庭第二的男人。他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不轻易把工作之外的个人私事拿出来。就这一点,也让她感动,以至于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但他分明又是位最细致最能善解人意的人。他能把十多年前的字条留到今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她心目中,苏青林是阳刚、强大和正义的化身。
由此可见,不改变这种不宜人生存的恶劣环境,就不可能在这里搞工业,至于打一场漂亮的特殊的战争,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戈壁滩上建一座有色金属工业城,那更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
“倒是你,千万别太劳累了……”王希维说了一半,停了下来,有战士进来看病了。
看到这热气腾腾的劳动情景,苏青林动容地点点头,这样的场面虽然和战争场面一样的壮观,但是少了杀掠与纷争,多了安宁与祥和。尽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建设的设备短缺,只要队伍延续“英雄第一师”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这些建设者们。
战士对陈雅玲说:“陈大夫,我最近老是肚子胀。”
从汤县赶来的民工与第一师的将士们汇合在了一起,有的打庄盖房,有的铺路,有的平整沙地……
“这是水的原因,过一阵山那边的水引过来,就好了。我给你开点药,一吃就好!”陈雅玲一边给战士号脉一边说。
陈雅玲回过身子,摇摇头:“还不行,说不定还有战士要来看病呢。”
“哦,秀丽同志,找我有什么事情?”
“那我继续等待。”王希维稳稳地坐下了。
“找首长。”田秀丽抬起头,大声说。
“对了,这里的情况,都熟悉了吧?”陈雅玲关心地问。
苏青林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在望远镜的视线里,成千上万的军民投入到了基地指挥部的建设当中,驴车、马车以及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这名战士走了之后,王希维起身做了一个弯腰邀请的动作,颇有点西方绅士的味道。陈雅玲见了捂嘴轻笑:“这可是医院,不是舞场啊。”
“苏师长,快看看这场面,真是壮观啊。”吕泰山激动地将望远镜递给了身旁的苏青林。
“我邀请你共进晚餐,不知能否赏脸?”王希维依然认真地说。
吕泰山没有料到苏青林的想法和自己竟是这样地不谋而合,因此他对苏青林更是刮目相看了。他拿起吉普车上的望远镜,向前方望去。
苏青林奇怪地停下脚步,微笑着问道:“田秀丽同志,不在文工团里唱歌跳舞,跑到这里干啥来了?”
“现在我们已经全面投入工作了,我的主要工作是基地的科研、技术、项目规划和发展。同时和田茂才同志考察矿藏和开凿矿点。”王希维点着头,自豪地回答,“另外,我和青林在工作上绝对是最好的搭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送走汤县的领导之后,苏青林独自往指挥部走去,田秀丽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站在了他面前,脸红扑扑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也希望是这样。因为,在我心里,你俩是我最好的同学和战友。”
从山上下来,苏青林在指挥部见到了汤县的领导,他感谢他们调动了上万民工来到了基地建设的第一线。汤县的领导也被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感动了,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庞大的劳动场景,连连称这下好了,汤县新川峡的父老乡亲们从此就有福可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