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急转直下 第4节(第3 / 4页)
不过刘名俭还是不明白,金子杨能主动跟夏老化解矛盾,跟冯培明呢,他们会不会……
这天刘名俭终是没能告诉夏闻天,周正群的问题已彻底澄清,所有疑点都排除了,彬来书记处于其他考虑,建议省委暂不对此事做结论,等孔庆云那边的调查结束,两起案子放一起议。
消息及时传到了冯培明耳朵里。冯培明并不知道周正群去了春江,更没想到,纪委会把周正群的案子挪到春江那边去办。
金子杨主动跟夏老汇报案情,这可是件新鲜事。
“怎么,你也吃惊是不?”夏闻天盯住他,眼神颇有意味,盯了一会,放松表情道:“不瞒你说,我也转不过弯。不过子杨同志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名俭啊,你发没发现,目前江北的空气在变,变得温和,透明,越来越有阳光味。”
刘名俭没敢乱接话,心里,却在顺着夏老的话往深里琢磨。夏老说的没错,本来,周副省长接受调查,江北的空气瞬间就紧出许多,随着调查的深入,这种紧张却慢慢松弛下来,班子里非但没起任何冲突,原有的矛盾却在一步步消化。这些,刘名俭都能感觉到,非常清晰。他只是没去认真想过,这种变化从何而来?现在听夏老这么一说,他就不得不开动脑子了。
“名俭啊,你这么稀里糊涂地办案,不是个办法。当领导也好,干具体工作也好,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只顾拉车,不顾看路。”
夏闻天借机又引导起他来。刘名俭听得很认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干得多,思考得少。为了澄清周正群案中的事实,他将精力全用在了调查取证上,对江北高层的微妙变化,的确没有深思过,也没时间深思。
啊。他不止在一次场合,跟刘名俭周正群他们提到过这部纪传体通史,也跟孔庆云和黎江北提起过梁启超先生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应该读一读,不论是从政,还是搞学术,你们都要从它里面汲取精华。在这座人物画廊里,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真是太宝贵了。”就连外孙女可可,他也老是逼她读。
“不读古史怎么行呢,你们现在这叫啥看书,放着经典不读,尽看那些玄幻呀妖魔呀再不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鬼故事,我看这样下去,你们这一代人都能让这些不良读物毁掉。”
夏可可才不理他这套,舌头一伸,跑卧室上网去了。夏可可早就不读姥爷说的那些了,那是中学生才读的,但也绝不读经典,哪有那么多时间啊,网络是做什么的,需要时,轻轻一敲,不就啥也有了?
刘名俭风尘仆仆赶来,是有重要情况跟夏闻天汇报。屁股还没坐稳,夏闻天还张罗着给他沏茶呢,他就道:“副省长的案子基本清了,结论马上就出。”
“忙不是借口,哪项工作不熬人的精力?看看你的周围,哪位同志不忙?子杨同志送我一句话,我想对你很有用处,今天我借花献佛,把它送给你。”
夏闻天又提起了金子杨,话语里,已决然没了以前提起金子杨时的激动,不满。刘名俭甚至觉得,今天夏闻天对金子杨的态度,比对他暖和,也比他亲切。怎么会这样呢,难道金子杨会变魔法,短短几天,就让夏老改变对他的态度?
“子杨同志说,身处变革时代,争议不可怕,怕得是我们不去争议,不去刨根问底。工作如此,同志关系也是如此,争议是会引发矛盾,没有矛盾,和谐从哪里来?我们要的不是阿谀奉承你好我好的和谐,是敢于较真的和谐,是硬碰硬中取得的和谐。子杨同志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相信,对你也一样有启发。”
刘名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子杨同志真能这么想,证明,他心里跟夏老的疙瘩,解开了。这是件喜事,值得庆贺。过去两个人,可是很闹过一阵子的,最紧张时,夏闻天还冲金子杨拍过桌子。金子杨呢,始终认为夏闻天过于偏激,不够温和,多年来已形成一股霸气。
现在看来,夏老身上的霸气是没了,自己能把自己的霸气打掉,不容易。
“没有结论的事,跑家里乱说什么。”夏闻天打断他,自己虽是退了,有些原则,却已深入到骨子里,就算想变,也变不了。
刘名俭僵了会,嘀咕道:“我这不是怕你急么?”
“我是急,天天都在急,急就不讲原则了?”
刘名俭只好把话咽回去,夏闻天沏了茶,在他对面坐下。半晌,开口道:“昨天子杨同志已跟我说了。”
“他跟你说了?”刘名俭一惊,伸出去端水杯的手原又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