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上级 > 第十章 精诚所至 第1节

第十章 精诚所至 第1节(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自己的疙瘩不也是实践中慢慢解开的么?

这么想着,他话锋一转,突然跟吴潇潇谈起了张朝阳。

吴潇潇一震,疑惑的目光再次搁黎江北脸上,她有些弄不明白,黎江北今天来,到底是想跟她谈什么?

尽是些无聊的事!

吴潇潇心灰意冷,真的对长大不抱什么希望了,抱不起,熬不起也陪不起。一走了之,再也不回到这伤心地方!留下这烂摊子,谁爱收拾谁收拾!

谁知,就在她去意已决,决定向香港董事局正式提交长大破产清算报告时,教育厅突然来人,言称长大的燃眉之急解决了,可以搬到城市学院去。

不用猜,这一定是黎江北所为。

吴潇潇再次陷入矛盾,搬还是不搬,去还是留?“怎么,吴校长还在犹豫?”见吴潇潇沉默着不说话,黎江北笑问。

目标是有了,也很远大,关键就看能不能帮吴潇潇打消顾虑,重新建立起信心。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吴潇潇跟部下的事很快谈完,送走他们,吴潇潇略带矜持地走过来,道:“谢谢你,黎教授。”

黎江北望住吴潇潇,他从这张脸上,总算看到了暖色,看到了笑容,尽管这笑掩得很深,但他确信她是笑着的。

吴潇潇被他望得脸红,心里本来就揣着内疚,觉得以前不该对他那样,不该对委员两个字有怀疑。这阵让他一望,心就越发不安:“实在对不起,以前我……”吴潇潇不知该怎么向黎江北解释。

“不瞒教授,我真是没拿定主意。”吴潇潇坦诚道。

“校长不必犹豫,省委省政府已明确表态,长大的问题不会拖得太久,你还是鼓起信心来吧。”

“信心失去了,很难再找回来。”吴潇潇略带伤感地道。黎江北这天没回避任何矛盾,他将调研组进入长大后发现的问题逐一道了出来,承认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民办高校支持力度不够,本来就不多的优惠政策执行中又被个别部门打了折扣,结果导致民办高校步履艰难。“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政府正在加紧补课,配套政策很快就会推出。”

吴潇潇哦了一声,脸上并没露出黎江北期望的那种喜色。看得出,她对政策层面上的东西兴趣不是太浓。吴潇潇心里,是把政策和执行政策者完全分开的,好的政策,未必能以好的执行力贯彻下去,执行不到位,政策还是归于零。她的担忧还有彷徨大部分籍于此。

黎江北心想,如此深刻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跟她谈透的,得给她时间,让她在实践中慢慢去体会,相信,她心里那些疙瘩,最终会一一解开。

“别这么想,只要能把问题解决掉就行。”黎江北笑道。

吴潇潇感激的瞥了黎江北一眼,坐下。说实话,如何面对黎江北,对吴潇潇来说,是件难事。不是说她有多高傲,也不是说她对黎江北缺少信心。自火灾发生后,吴潇潇对黎江北的认识,就在一点点变,接受调查的那段日子,她在宾馆,寂寞无助的时候,脑子里会忽然浮上他的影子。过去跟他的点点滴滴,会在顷刻间冒出来,聚齐了似的往外涌。一次谈话,一次楼道内的相遇,或是某一个眼神,某一次张望,都成了感动她温暖她的回忆。她这才发现,调研组进驻长大不太长的日子里,黎江北三个字,在她心里已留下太多印记。这印记一半是苦涩的,含着她个人的不幸与委屈。一半,却带着青酸味儿,那是一种类似于酸果子的味道,总想品尝,却总也不敢品尝。那些日子,她反反复复把这些记忆调动出来,摆在明处,一遍遍张望,一遍遍重温。她终于看清,他是真诚的,是不带任何私利与私欲的。这很难。

吴潇潇从香港回到国内,最大的感受便是国内在变,形形色色的文化浪潮与经济浪潮面前,无情地摧毁掉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原来引以为豪让全人类都能感到亲切感到和美并抱以神往的纯朴之风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势利,是功利,是赤裸裸的交易。也许吴潇潇有点偏激,但她的遭遇不能不让她发出这种感慨。为长大,为父亲在金江的不公正遭遇,吴潇潇找过不少人,也求过不少单位,但,每一次都给她留下太多的酸楚,以至于后来,她不得不发出“怎么会这样啊,不是说国内人情关系还很纯朴么?”的喟叹。很多应该办理的事迟迟办不了,不是说有多难办,是拖着不办。拖的目的便是要好处,这是吴潇潇后来才明白的。本该名正言顺办理的事宜,非要找出一大堆借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再就是一个人能做主的事,非要上会,一上会便遥遥无期。原来这就是中国特色啊,怪不得香港那边一提到内地投资,就会怕了又怕,不是怕别的,关键,怕不会跟人打交道。

费时,费力,费心情,这是吴潇潇感受最深的三点。不久前香港有位朋友到江北考察,打算在江北投资,特意征求她的意见,她如实相告:“赔钱我不怕,赔了可以再赚,赔不起的是时间,还有心情。”

是啊,比之金钱,人的生命更为可贵,也更为有限,几分钟能办的事,拖你几个月,甚至一年,你在无休无止的扯皮中会得到什么?除了一身疲惫你还能得到什么!这还不算,更难的是没完没了陪吃陪喝陪酒陪陪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