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上级 > 第二章 迷雾重重 第3节

第二章 迷雾重重 第3节(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且,扩招这件事,涉及面广,尤其政策层面上的难题,一下两下谁也破解不了。这种情景下,张兴旺这个人,就有了代表性。黎江北心里,倒是希望张兴旺能坚持下去,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对决策部门的一种警醒。

“答应的多,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说着,张兴旺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拿出厚厚一撂材料,边翻边往周正群手里递。

这么想着,他跟周正群说:“这个人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可怕,我倒觉得这是件好事,至少他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展开大讨论,大争鸣,改革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再说,错了就理直气壮地承认,这有什么可怕的?”

“政府答应你们什么了?”听清他们还是为扩招的事来,周正群心里有了底,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许多。

周正群听完,沉思一会道:“理是这个理,可真要照你说的这么办,我这个省长怕就当不了了。”

这么些年,上访户虽然不少,十分难缠的“钉子户”也不少,但他们都是为“自己”来的,或是遭遇了不公,或是蒙受了不白之冤,他们是冲政府喊冤来的。张兴旺不,他真是跟电影里那个秋菊一样,是为政府纠错来的!

这样的话,放在今天,是没一个官员敢说的,但那时,有人说了,而且还登在报纸上!

纠政府的错,纠扩招的错!

张兴旺手里拿的,就是当时江北省教育厅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篇新闻报道,那篇报道周正群看过,省上许多领导都看过,它被称为江北教育界的一件荒唐事。面对记者的提问,教育厅长竟极为肯定地说:“通过扩招进去的学生,政府有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政府正在启动跟扩招配套的就业工程,相信等他们毕业时,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一点,黎江北绝没判断错,这阵听了周正群的话,更是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联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报道,说江西有个下岗工人,就因为政府批准了企业的改制方案,以每年一千二百元补偿金买断了职工工龄,别的工人都没闹,独独他,拿着政府的批文,四处告状,声称政府这样做是违法的,职工工龄法律上没规定可以拿钱买断。他找市委,找省委,最后到北京找劳动部,历时五年,终于让政府承认当初让职工买断工龄是不对的。

“他家的孩子能没事干,龙生龙,凤生凤,他的怕不用念书,也一样当官儿。”有人揶揄道。张兴旺冲身后说怪话的矮个子瞪了一眼,回过目光,继续跟周正群说:“我们不是胡闹,也不是不讲理,我们就是想问问,当初政府说下的话,还算不算数?”

黎江北扑哧一笑:“说半天,你是为自己的乌纱帽发愁。”

周正群没急着回答,他在听,张兴旺等人到底要说什么?

周正群猛地起身,正色道:“江北,这种玩笑不许开,我周正群还没到为自己的乌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份上!”

问题是,这是一个大课题,周正群解决不了。

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时,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这事没人认真也就罢了,一旦认真起来,就成了另一种性质!

这些东西周正群不用看也知道,全国性的扩招发生在1999年,当时的背景很复杂,原因也多,周正群印象深的,有两条。一是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有观点认为,通过扩大城镇高中或高校招生规模,可延缓部分劳动力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另一方面,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也多次发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呼声,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打破原有限制,给高校更多自主权,让更多被高考关在门外的学生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种思潮的影响下,教育主管部门开了口子,出台了扩招政策。但由于调研时间短,政策准备不足,出台时间仓促,许多配套政策在操作层面上根本来不及运作,从而为扩招埋下了许多隐患。更可怕的是,省市地方官员把筹建和升格学校作为政府政绩和标志性工程,为扩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情已过去好几年,关于高校扩招到底是对是错的争论仍在继续,各种观点仍在激烈交锋,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孩子在扩招中上学了,而且是掏很高的学费上的,如今孩子就不了业,他们发出这样的质问是能理解的。

可惜到现在,我们还把这些敢于认真乐于认真的人当“刺猬”。

“这是市上的文件,这是省里的,这是大学的招生简章。还有,这是当时的报纸,你看看,上面写得多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