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 / 3页)
“跟你这么说吧,东市长,你说书记的权力大吧,真大,可是,在一个市,也有他那权力伸不到的地方。比方说,书记有个关系户,是那种离了休的老领导,他们家有个年轻人要往咱固阳市安排,当然是吃财政全供的公职,你说,这事市长就是不签字,能成吗?再说,市长有个关系,求他把咱固阳的哪个干部提拔一下,安上个什么‘长’,这事又得市委常委研究通过,组织部下文才行。可是,书记要是不点头吐口,再多少使点眼色,常委会上能通过吗?肯定黄了,事黄了,市长的面子往哪搁啊?相互需要理解的事多了,我只是举个小例子,所以说,市长书记得团结和谐,互相关照。毕竟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市长,一个书记,就这两个人,能有多少关系,照顾了俩人的关系,也无伤大局。你说,东市长,我说得对不……”
“对……对,紫书记,你说的有道理。”
“说心里话,在咱固阳,这个书记早晚还得姓东,你信吧,东市长。”
“怎么,姓东……”东启聪被紫书记突然转移的话题弄蒙了。
“我只是干一届书记,东市长,不瞒你说,我来固阳时间太长了,再干一届书记,就待够十年了,我得回江口市,到时书记的位肯定非你莫属,这事我看准了,东市长。”
东启聪要任固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了。这信息像春雷一般,随着仲春的莅临,传遍江口大地,响彻江北长空。表示祝贺的人纷至沓来,有寄贺卡的,有打电话的,有让人捎口信的,有迎头碰面即兴表达的,可谓形式多样,门庭若市。让东市长激动的是,在众多的祝贺人群中,竟然有两位江北省委常委,有三位副省长,有多位省人大和省政协的领导人物,至于市级县级政界要员,已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了。可是,东启聪上任背头县委宣传部长和改任背头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时,却没有一个省级领导理睬他,即使有一些人向他祝贺,那质和量与时下真是异常悬殊,无法比拟了。是啊!昔日的背头与今日的固阳无法相提并论,昔日的副职与今日的正职又有天壤之别。省会江口市在江北省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固阳在省城江口市则有举足轻重的功能。它不仅是江北省一百多个县市中的排头兵,而且早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这样的富市,哪个领导不喜欢。东启聪将那些颇有分量和影响的人物的贺卡贺信整理好,放进一个影集册子,不时翻阅一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这些人物,日后对自己很有价值啊,说不清哪一天,哪一件事就派上了用场,应该打个电话表示一下,感谢他们的祝贺和支持。
能到固阳市任职,东启聪打心眼里高兴。还是多年以前,他刚当上江北日报社驻江口市记者站站长时,来到固阳市调研,就受到市委孙书记的接待,还有宣传部的冉部长,对他的到来十分重视,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既是固阳市委常委,又是江北省人大常委,实职是固阳市春光镇党委书记兼春光农工商联合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季发达。第一次与他谋面,就将一辆新桑塔纳轿车送东站长使用,直到东启聪当上《江口晚报》总编辑,才将汽车还给季发达。固阳人真热情,又厚道。也是这种缘故,东启聪当站长和总编辑时,没有少写少发有关固阳的稿子。只是后来到背头县任职,就与固阳接触少了,不过,心里一直没忘记他们,特别是季发达,这样的政界企业界“两栖”人物。敏感的东启聪预感到,自己就要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人物了,是在宣布固阳市新一届班子成员时,东启聪真正领略了固阳的实力和风光。这一天,江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亲自莅临固阳,跟随来的还有省委组织部地市处处长和办公室主任,因为有两位直属省管的干部工作变动,他们要正式宣布人事任命,一是市委书记调离固阳出任江口市副市长,二是紫市长改任市委书记,晋升为副厅级。与省委组织部同时来到固阳的还有江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行三人。他们是来宣布东启聪任固阳市政府市长这一决定的。当就要卸任市长出任市委书记的紫市长向东启聪交代工作之后,东市长方感到,固阳市的人、财、物大权,几乎都在市长手中。所谓人权,是固阳市全部吃国家财政供应的公务员及事业人员,全由市长掌握,一市之长是当然的市编委主任,无论进固阳市任何吃皇粮的单位,只要有了市长的签字,就畅通无阻;所谓财权,是政府拨给各项工作计划的开支,都需市长签字同意,不仅如此,市长还有自己的备用金,这是为防天灾人祸与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到来之际的专用资金;所谓物权,固阳市的国有资产当然属市长管辖的范围……与权力同时压到市长身上的是责任,每年必须按期完成上缴的多少亿元税收,这是硬指标,死任务,不能耍赖,也不好弄虚作假,当然更要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倘若由于人为或渎职的缘故造成了运转失灵或伤亡事故,市长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有经验的紫市长宽慰刚接任的东市长说,重点抓住几个龙头企业,上规模的企业,只要它们正常生产,咱固阳的税收就没啥问题,至于安全问题,重点抓住几个有可能出问题的企业,像煤矿、炸药厂、运输公司之类的企业,问题就不大了。最后,紫市长向东市长传经式的说,其实做市长不难,说到底就是抓住几个人,这几个人一定要得力,要能干会干实干。至于有那充数的,吃闲饭的,混日子的干部,你市长拿他们也没办法,这些人都是有关系有根子的,就别管他,关键部位只要有干活的人,就坏不了事……
东市长是在与紫市长交代工作中产生好感的,以往,他没有与紫市长接触过,没有想到,紫市长像孙书记一样豁达热情诚恳,他不仅交代了政府工作的注意事项,还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了新任市长。最后,紫市长掏心窝地说:“东市长,你来咱固阳,是与固阳有缘分,你与我搭档,是咱俩有缘分,你说,是不是?”东启聪一时没有悟出紫市长的意思,只是以半认真半疑惑的眼光看他。紫市长接着说,“你一定知道‘紫气东来’的典故吧,还是春秋时,老子西游,将至函谷关,关令严喜望见关上紫气浮动,老子乘青牛从东方来。这就有了‘紫气东来’之说,这是祥瑞降临,贵人出现啊!东市长,你一来我就想,这不是缘分是什么?那江口市正在咱固阳东边,你由东往西到咱固阳,不是贵人出现是什么?哈哈……”
“噢,紫书记,”东启聪渐渐悟出,面前的书记就姓紫,怎么如此巧合,也许紫姓与东姓的组合,真的就是祥瑞而至?“你说的还真有意思,但愿吧,愿咱们是黄金组合。”东启聪由衷地笑着,以钦佩的眼神对视着紫书记。
“绝对的黄金组合,东市长,你水平高,愚兄也不是糊涂人,咱俩能不黄金吗?哈哈,干了这么多年市长,我算弄懂了治理一个城市的秘诀,太简单了。”
“你是要更上一层楼吧。紫书记,到那时你这副厅级也该扶正了。是不是再留固阳,要耽误大事哩。”东启聪是这样理解的,紫书记弄到这一步,在固阳市算是到顶了,他肯定还想高升,不换地方能升得上去吗?“紫书记啊,你应该高升是真,到那时我能不能接班,还真是个谜。”
“不——不——不,东市长,我不会再高升了,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到顶了,换不换地方,都是副厅级。我的命也就是这个气数,也很不错了,能混到副厅的有多少人,不多啊。不过,东市长,你要接班,做固阳的书记,以后还要高升,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哈哈,你信不信?”
“要说气数,紫书记,原来我不信这个,在大学时有个讲《易经》的老师就讲过关于气数的哲理,听他讲了以后,对气数的说法我有点半信半疑了,我不太在意这些,也没真正弄懂气数的原理。我还是以为,事在人为,世上的一切都是能改变的,谁敢说谁的政治前程到顶了,谁又敢打保票,谁一定要高升什么的。如今这世界,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你说,是不是?”
“简单……治好一个城市,太难了。”东启聪有些不解地说。
“其实,就是两个人,治好一个城市,只要市长与书记联起手来,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保持一致,求同存异,成了,只要做到这些,保准平安无事,市长书记最终是双赢,各得其所。哈哈,你信不……”
“我信,我信,紫书记,只是我没一点经验,这方面,全靠你点拨了,紫书记。全靠你点拨了。”
“说到底,市长也好,书记也好,别看权力怪大,谁也离不开谁,书记市长要是相互不尿,再相互拆台,别说工作上不去,就是俩人的私事,也弄不成。这事,我有教训。”
“我信,我信,紫书记。”东启聪附和着紫书记的意思,他想听他深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