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 / 2页)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泡,幻影应作如是观。
蓝莹边看边思,这副联语,真的是看穿了世事人间,升华到了至高境地。其实,世上的一切和所有,无论它多么显赫和高贵,都如朝露电光、似梦幻泡影,哪里能永恒存在,都是稍纵即逝的呀!悟到了这步田地,蓝莹原先压抑的心情释然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她与姐姐走进殿内,虔诚地向一个个佛像叩拜,她并不询问那佛像叫什么名字,只是以为,那都是神,都具有保佑凡人平安的能力,又都有指导凡人摒弃凶灾步入吉样的智慧。
走出藏经楼,就转到了书房。这里放置着各式各样的经书,其中有个台面,放的是馈赠有心学佛者的佛学书籍,书面上都盖着“赠”字。在书房一侧的墙壁,挂着一幅著名的大佛学家,也是大书法家的条幅,写的是: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这时,已看不见前面那尼姑的踪影,好在面前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姐妹二人就快步上路追赶。果然,只是三五分钟光景,拐过一个弯,那身着灰布长袍的女僧就显现出来,正在绿郁葱葱植被覆盖的弯弯山路上往前行进。显然,这是一条经过人工修造的路径,在陡峭的山坡,出现了山石堆砌的台阶,到了坡缓路平处,则是原汁原味的自然山道,那尼姑在前面走,她的步履从容中有着匆忙,她是在赶路吧。两个女人在后面跟,竭力与前者保持一致的节奏,就这样不时爬坡不时平缓的走了一个多时辰,姐妹俩已经汗流浃背了,尽管是秋意浓浓凉爽宜人的天气。已经有些气喘的媛媛,哪里能知晓妹妹的心思,但是,她却知道,妹妹无论想啥,她都该跟着妹妹去想,妹妹无论干啥,她都该跟着妹妹去干。妹妹对自己有恩啊,媛媛是个知恩图报的女人,不久以前,她又得悉原来的干妹妹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超过妹妹与自己的亲情呢?别说是为妹妹赶了一个多时辰的山路,就是昼夜不停爬滚十二个时辰又何妨?只要妹妹如意,不论她朝哪里去,自己只能是“但寻荒草际,莫问白云深”了。蓝莹有这样的姐姐陪伴,确实是她的福气,也只有媛媛这种充满感情的理解和包容,蓝莹的任性和即兴作为方能放得开,做得成。这种不知结果的莫名跟踪眼看到了两个时辰光景,想一想,哪一个人会傻乎乎的跟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深山远行,这时刻,走至“羊肠鸟道无人到,寂寞云中一个人”的境地,蓦地,一直在前边行走的女僧不见了,眼前呈现出万丈深渊,对面冲天的山峦构造出坚硬的悬崖绝壁,几只盘旋飞翔的白鹭鸶和着深涧流水的声浪,不时发出有节奏的鸣唱。啊!真的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吗?哪里会呢,只要跟上那尼姑,她能不识路吗?四只眼睛急切的在寻觅扫描,终于,她们发现那尼姑已拐向一侧,沿着不规则的狭陡山路,弯向对峙两山最为贴近的那方峡谷,眼前骤然出现了“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惟有白鹭鸶,见我能来此”的画面,她们遥看那尼姑踏上那种吊桥,桥身立即上下左右的颤抖摇晃起来,那尼姑却像蹚平路一般目不斜视、身不摇摆的径直踏步过桥,走进了彼岸的小路。姐姐看着险峻飘悬的云中“天道”,担心妹妹惊惧过桥出现险情,就怔怔的伫立那里,不再前行,也不后退。蓝莹只是悄悄环望四周,就不再犹豫地说,快走,跟上她。媛媛听到这种坚定的声音,也就迈开步子,往那吊桥的地方攀登,说是攀登,其实那通往悬在空中的吊桥并无正规的路径,攀登者要不时抓住山体峭壁的树枝或攀附灌木的枝蔓,去爬上跳下的前行,若非有蓝莹这女人的固执与坚持,一般行者都要望而却步。姐妹二人胆战心惊地过了吊桥,当她们以为就要大功告成,到达目的地时,却又出现了意外,那尼姑不见了踪影,无论四只眼睛怎么使劲的搜找寻觅。蓝莹想,这女僧决不会插翅上天,也不该钻入地下,她一定走在路上,尽管眼前似乎没有了路,她还是从歪倒的野草折断的树权中依稀发现人的行踪,沿着本没有路的路径,艰难地攀附着,挺进着,终于,在山体上发现一方洞穴。可以断定,女僧就在这里进了洞穴,无论从伏倒的洞口草丛,和突然断了绿色植被的树木枝蔓,以及山穷水尽无它路可去的绝境来看,那尼姑不进洞,只能上天和入地了。一心跟上女僧的蓝莹,并没有多加思索,而是果断地进了洞。心中有些战栗的媛媛挽着妹妹的臂膀,不无关切地问,害怕吗?妹妹,里边这么黑。妹妹说,怕什么,她一个女僧敢独自进洞,咱姐妹俩还有什么可怕的!姐姐想想,也是这个理,心里不再紧张了,胆子就壮起来。姐妹俩相依相偎,徐徐前行,不时有滴水从洞顶掉落下来,淋湿了她们的面庞,脖颈,刺激得两个女人提足了精神,忘记了两个时辰奔波的疲劳,攒足劲头,只想赶紧走出洞道,快点见到天日,不觉得,四条腿就加快了频率,她们不再相依搀扶,而是甩开臂膀,迈开大步,匆匆往前赶去。大约用了二十分钟,终于见到光亮,再往前行,就出了洞。面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一望无垠的花海映入眼帘,金黄的、嫣红的、姹紫的、碧绿的、湛蓝的、墨黑的、雪白的,她们只能辨别那花儿的颜色,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因为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这般色彩绚丽风姿妖娆的花儿。在这方广袤的花园,不,应该是花场、花田中,飞翔着一小群又一小群的蝴蝶和蜜蜂,它们不时去亲吻喜爱的花朵,不时又腾空跃起,盘旋迂回、自由自在、潇洒飘逸。出现在姐妹俩脚下的是一条被鹅卵石铺就的弯弯曲曲的幽径,小径一侧流动着潺潺的清清溪水,高大粗壮的树木,一株又一株的像剽悍矫健的卫士,把守着恬静安详的幽径,那郁郁葱葱的树冠,遮掩住日头的暴晒,阻挡了风雨的袭打。姐妹二人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顺其自然的向深处走去,不大会儿,面前呈现出一方寺院,山门两侧有笔锋秀丽飘逸的联语:
莲花法藏心常悟,欲除烦恼须无为。
贝叶经文手自书,想求安乐莫贪心。
蓝莹顿然对它有了兴趣,马上取出相机,拍下了这副联语,就走进敞开的寺院。里面静悄悄的,僧人们大概都进了斋堂,时间已经过午,她们在大雄宝殿前面停步,蓝莹又被一副联语吸引:
善果有人证方道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蓝莹自钻进这个书房,就一直在翻在读让她好奇的佛书,尽管不是都读得懂,她还挑了一些感兴趣的赠书,准备带走,日后慢慢“啃读”。直到傍晚,她和姐姐被小尼姑唤到斋堂。寺院进入晚课时间,院落和念佛堂灯火全明,亮如白昼。媛媛问妹妹,寺院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蓝莹如梦方醒,发现这里的照明设施一点也不落后,难道会有高压线路通到这方幽深古刹?之后,终于从小尼姑口中得知,寺院里有一台自备发电机,是一家企业特地送来的,这家企业里的许多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不仅是这一家企业,还有许多信奉佛教的人,都会定时的来到这方寺院,送来僧人必需的各种日用品,除了蔬菜和粮食,是她们在寺院后边开垦的耕地和菜园里种植的。发电机?蓝莹有点惊讶的问小尼姑,操作发电机可是得有技术呀,你们会吗?小尼姑说,你别小看咱这全是女人的尼姑庵,其实这里什么人才都不缺,学农的,学医的,学音乐美术专业的都有,有个女僧就是从电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原来在发电厂干过。晚间,蓝莹和媛媛隔着客房的窗子,看到一个个下了晚课的尼姑,谈笑风生的走进她们的住室,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蓝莹发现,这些出家的女人,有一半是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的,她的判断来自女人的气质和神态。媛媛观看的也很认真,她的注意力在于一个住室要进去几个女人,待下晚课的尼姑全部走过去了,院落的灯光依然辉煌明亮,只是没了一点声响,静谧得犹如凝固的“真空”,媛媛方跟妹妹说,这地方真平等,每个住室都是两个人,不多也不少,姐妹俩在随意聊侃着渐渐进入梦乡。次日,是阵阵读经的音韵唤醒了她们,蓝莹看看手表,才五点半钟,她不知道,出家人凌晨四时就起床了。这一天,她和姐姐是跟着女僧生活的,人家读经,她们学念,人家上课,她们静听,人家去菜园干活,她们也跑去帮忙。到了第三天,姐妹俩竟然能与众多的尼姑一道,在凌晨四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出家人生活。以后的几天,她们一直这样生活,俨然一双编外尼姑,业余女僧人。住持源觉见这二位客人虔诚好学,还特地为她们开了小灶,讲释了关于生命的经文。直到第六天的凌晨,趁寺院正在专心致志读经的时候,蓝莹和媛媛已经整好行装,走至山门殿前,很是认真地对佛神叩拜,之后,蓝莹将准备好的六千元钱,分作几叠塞入功德箱,她默然的祈祷,一是感激这些天佛法赐予的教诲经文,二是祈求佛陀保佑前路平安顺风,然后,就悄然离去……
菩提无枝不招风
蓝莹又拍下这副联语,进入殿内,对着佛像叩拜,媛媛好像蓝莹的影子,妹妹做什么,她也做什么。这时间,一个小尼姑进了大雄宝殿,看见正在拜佛的两个女人,有些吃惊地说,你们怎么到这里了?是从哪里来的啊!阿弥陀佛。蓝莹定了定神,从容地说她们姐妹是游山玩水,摸到这里的,只因平日对佛就有一种敬仰,见到这寺院,就进来叩拜。那小尼姑说,你们一定还没吃饭吧,快,这会儿斋房正有饭。说起吃饭,蓝莹方觉肚子确实饿了,只是不好意思去吃人家的斋饭,毕竟是冒昧闯进寺院,进来的时间正值开饭时候,太不礼貌了,再去吃饭,一定惹众僧人厌烦,也显得自己不懂规矩,就推辞说,不啦——不啦,我们不饿。谁知那小尼姑并不认可蓝莹的回话,说,怎么不饿呢,这地方一无饭店,二无旅店,你们能走进我们寺院,就是有缘,就是到了家,到了家,就不能饿着。说话间,又进来两个女僧,她们也帮小尼姑劝说姐妹二人,蓝莹和媛媛终于在诚恳的劝说中走至大雄宝殿后边的斋堂。没等进斋堂,蓝莹又被一副联语吸引:
世间惟有修行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小尼姑把姐妹二人引领至斋堂门前的一方石桌,石桌四边皆有石礅可以落座。小尼姑看着已经坐在石礅上的两个女人,就进斋堂张罗饭菜。不时,一位年长的女僧走了过来,小尼姑向她介绍了两个客人,又对蓝莹她们讲,这是寺院的住持源觉。蓝莹再看那住持,果然气质不凡,目光深沉,但态度极为和善可亲。她与客人寒暄片刻,就有女僧将斋饭端了过来。这时间,一连从斋堂走出几个尼姑,她们都已用过午饭。突然,蓝莹发现了一个明星,是歌坛颇有名气的女歌星,在民间早已流传她削发为尼出家修行的故事,没想到,她会在这个地方,也是由于惊讶,又夹杂着激动,蓝莹不自觉地叫出了她的名字。那女僧听到却不答应,只是双手合拢,嘴中念道阿弥佗佛,出家人不叫××。这时住持源觉立刻替她说道,这是我的弟子源醒,阿弥陀佛。听到主持的解问,蓝莹方醒悟过来,原来的歌星已经不在,如今她是在佛门修行的僧人源醒。姐妹俩开始用简单的斋饭时,住持源觉对她们说,你们走到这里,很不容易的,是想看看寺院,拜谒佛陀吧。蓝莹说,就是,就是。源觉住持对一小尼姑说,把客房清理一下,停会儿带客人歇息。又对蓝莹说道,既来了,就在这里安宿,好好在寺院看看,阿弥陀佛。还没等姐妹表示感谢,住持源觉已随话声离去。蓝莹对着身边的小尼姑说,你们的住持真善解人意,真是好人啊!小尼姑说,我们的住持,最懂得善待别人,肚子里还满是学问。听到这话,蓝莹好奇地问,哦!学问?什么学问?小尼姑骄傲地说,你们不知道,我们主持是大学生啊,二十年前就从佛学院毕业了。噢,蓝莹有点不解地问,你们都学什么?小尼姑说,大多时间听住持讲佛学,读佛经。说着话,姐妹俩已用过斋饭,小尼姑帮她们收了碗筷,就带姐妹二人入了已收拾干净的客房。又对她们说,你们就安心住在这,主持讲了,在寺院里,你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听念经看尼众做佛事,都随你们。然后,小尼姑把她们的作息时间说了一番,就离去了。躺到客房的床上,蓝莹和媛媛忽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住持源觉就是一位慈样的家长,不仅可依可靠,还有那么多学问。蓝莹知道,佛学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听小尼姑说,那住持有一肚子学问,她就推想,源觉住持一定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佛经活辞典。倘若跟着她,一定有学不完的知识。想着想着,蓝莹睡着了,媛媛也睡着了,也是多半天的奔波劳累,实在疲劳了,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姐妹俩被有节奏韵律的读经声浪唤醒了,她们看看手表,这是做佛事的时间了,也就起身,擦了把脸,开始随意地在寺院游走观看。先是到了藏经楼,站在宽阔的院落,蓝莹伫立在楼前,凝视着一副联语思索,这里真是一个哲理横溢的世界,到处都能看到思辨的光华,哲学的魅力,她恨不得把这些“瑰宝”都装进脑海,融化心中,当然她还要拍摄下所有感兴趣的联语,这联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