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老党员大米(第1 / 2页)
“爸爸你算老党员,还是算新党员?”儿子穷追不舍地问。
“你说呢,你看我算老的还算新的?”“你算新的,你不老嘛,爸爸,爷爷才算老党员,是不是,爸爸?”“爸爸是年轻的老党员,我做大学生时就入党了,孩子,哈哈——”“你也想往老党员行列中混,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哈哈——”妻子迎头痛击我的“诡辩”,“人家的老党员,多是建国前后入的党,要么也是五六十年代入的党,党龄少说也有四五十年了,才称得起老。”“好,好,不争论,不争论,中了吧?我算新党员,中了吧?”我笑呵呵地向妻子让步。
“新党员,你当然属于新党员,不过,你属新党员中的守规矩的那一部分,这中了吧?”妻子对我还是挺宽容的。
“嘿嘿——谢谢,谢谢,不过,说实话,像我这年龄,在这卖大米就没优势,买米的人会把我划到老党员的行列之外的,你说呢?”“你还很有自知之明呢。”妻子笑着打趣。
“老师说过咱们Q省卖的假大米、毒大米,叫人家南方人吃了都中毒了,是这地方卖的吗?”儿子突然插言道。
12月8日 星期六
这些天,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大舒畅,许多事本不该艰难,却弄得很难,一些人,本来关系正常的,却故意顶牛。心情不好,唉,昨天晚上,我就回家了,吃过早饭,与妻子、儿子一道往新开发的黄河游览区看看,一是调整一下乱糟糟的心绪,二是陪陪妻子和儿子。
汽车开至黄河大桥,我们在桥上留影,为儿子、妻子拍了几张照片。从桥上俯瞰大河,桥下的水混沌不堪,这又是那些污染的企业放出污水的缘故。沿河的乡镇、市县,一个比一个不自觉,怎么整都不中,他们依然故我地往大河里排放污水废水。唉,省城的人啊,天天还在饮用这脏水。
有几艘游览小船和快艇在河中游荡、飞跃,儿子想下去坐坐,我说:“算了,孩子,看看那水,脏兮兮的,不要去了。”妻子附和我说:“小晨,咱不去了,你忘了,上回跟你爸钓鱼,就呛得你受不了。”儿子好像回忆起来了,就打消了坐船的兴致。我说,咱们干脆把车开过大桥,到河北岸的万山园林玩玩。儿子马上拍手赞同,在这种场合,妻子和我都会尊重儿子的选择的。
汽车过了大桥,就进入葵花县的地盘。葵花县是有名的大米基地,被誉为大米之都,沿大道两边已形成繁荣的米市。这些年,这里产的大米畅销全国、出口海外,来自天南海北的贩米人络绎不绝。汽车缓缓向前行驶,大概是被一道道鲜明的景观吸引了,这是一道持久的、反复的、单纯的,又是叫人眼花缭乱的景观。
“老党员大米。”“老共产党员大米。”“真老党员大米。”……
儿子看着用各种颜料、不同笔迹写出的如此单纯的招牌,天真地问:
“爸爸,咋都是老党员的大米?不是老党员都不叫卖米了?”“叫卖,孩子。”“那咋不写新党员大米哩,爸爸?”“儿子,你不懂,老党员的大米不掺假,人们都信任老党员。老党员守规矩,不胡来。”妻子却抢先回答了儿子的提问。
“那,新党员呢,妈妈,新党员都爱胡来,都不守规矩,是吗?”“小孩子,你不懂,怎么能说新党员都不守规矩呢?”我立马校正,真怕小孩子掉入误区。
“新党员不是都不守规矩的,也有守规矩的。”妻子补充说。